古屯雄关,深厚文化底蕴成就魅力汇川;农旅、林旅旅融合,多元化发展造就多彩板桥。
近年来,汇川区板桥镇着眼农旅一体化、林旅一体化发展,带动周边农户参与旅游开发、旅游接待和旅游服务,持续提升农民收入和幸福指数,在决战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走出了一条独具板桥特色的农户增收、产业发展康庄之路。
推进农旅一体化,旅游产业“钱”景可望
位于娄山关山麓的板桥镇,依托娄山关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及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其避暑旅游业可谓精彩纷呈。每每入夏,板桥遍地都是“处处能旅游、时时可旅游、人人享旅游”的动人画卷。
《娄山关隘》(胡志刚摄)
将时针拨回到年2月25日,中国工农红*第一方面*与黔*大战娄山关前,经过反复争夺,歼灭黔*两个团,赢得大捷。娄山关战役的胜利保证了遵义会议顺利召开。
因此,娄山关成为中国红色革命史上重要的“红色基地”。而今,娄山关先后荣获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全国著名红色文化旅游景区等称号。
立足这一“红色”优势,板桥镇以“红”为媒,旅游呈井喷式发展,以最先起步的娄山关社区为“点”,逐步形成全域旅游。
随即,一大批农民“变身”当上“老板”,开办农家乐、乡村旅馆。
张永凤一家人是一批尝试开办农家乐的居民。以前,他们主要靠种地过活,日子过得紧巴。年,见很多外地人到娄山关旅游,她和丈夫夏明才筹资5万元建设三层小楼,取名乡村农庄,当起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生意一年比一年好,去年就挣了18万元,相信今年还可以挣更多。”张永凤说。
如今,板桥集镇上,售卖板桥豆腐干、板桥藤编、娄山*焖鸡、娄山天麻等当地特色商品的店铺随处可见,实现了“家家有庭院、户户有经营、人人有就业、天天有收入”。
实施林旅一体化,林下经济富了人家
入冬,寒意渐深,但在以汇川区板桥镇娄山关为核心的大娄山腹地,却“火热”异常。位于柏杨村的万亩林海下,“隐藏”着的是全村人的“致富果”--林下天麻。
柏杨村森林覆盖率高达84%,利用这一优势资源,村支两委将“林下天麻”作为扶贫主导产业,通过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全村户人从农民摇身一变成合作社股东,实现定期分红。
据了解,在产业发展中,柏杨村以“总支抓支部,支部抓*员”形式,明确每个*支部产业发展任务,推进支部和*员形成合力,以“*支部+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确定了*员带头宣传、带头参与、带头发展的“三带头”模式。
得益于此,近年来,越来越多从柏杨村走出去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种植天麻,39岁的返乡农民工尤明红就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
汇川区板桥镇岩底莊新村(胡志刚摄)
尤明红告诉记者,眼看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他从年返乡回村之后,在村*总支部的带领下开始种植天麻。期间,村委会给他提供育苗,并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到了年底丰收的时节,天麻由遵义市汇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统一回收。
“去年的收入有5万多元,预计今年天麻的收益在10万元左右。”尤明红信心满满。
据板桥镇*委副书记吴胜蓉介绍,今年,继续按照“黔货出山·风行天下”夏秋攻势行动有关工作部署,整合现有麻种培育、两菌生产技术优势,依托大娄山红色旅游资源,打造集天麻加工、销售、旅游、观光、生态体验为一体的娄山天麻产业园,为全区天麻产业高质高效发展总结经验。年,示范基地已完成天麻种植1.3万亩,预计产量达10万斤,实现产值万元。
通讯员胡乔淞
编辑徐春燕
编审陈富强郑德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