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番禺区张先生50斤天麻”“贵阳市云岩区陈女士20斤天麻”……
从10月初开始,毕节市七星关区亮岩镇桥头村村民、毕节市杉霖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坤每天都会收到京东、拼多多和淘宝等平台上的各种天麻订单,少则十几单,多则近50单。
叶坤在基地挑选天麻,准备给客户发货
眼下正值天麻收获季节,叶坤每天都在天麻种植基地忙个不停,不仅要采挖新鲜天麻、及时发货,还要着手新一轮育种工作。
“今年是亩天麻第一年收成,所有事情都要亲力亲为,从源头上做好品质的把控。”叶坤对记者说道。
在海拔多米的桥头村的生态天麻种植基地,有着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高高的密林下,杂木丛生,土质松软,温度和湿度适宜。用同行的话说,“叶坤可谓是捡到宝了,这里算得上是种植天麻的不二之选。”
11月17日,记者跟随叶坤走进桥头村天麻种植基地,十几个工人正在忙着采收天麻,锄掉地上的杂草和枝叶,沿着土地边缘轻轻地掘开泥土,一个个硕大的天麻便映入眼帘,一个天麻窝可收20斤左右天麻。
工人挑选出品质好的天麻
“种天麻、挖天麻都要小心翼翼,就像照顾孩子一样,温度高了要盖上枝条遮阳、湿度低了要及时浇水……”在基地务工的村民李长贵如专家一般,笑着向记者介绍如何培育天麻。
让56岁李长贵高兴的还有收入,在基地务工,一个月有近元收入。“在家门口务工,既照顾家庭,又把钱挣了,工作还不算很累,幸福指数很高。”李长贵说。
桥头村有林地亩,是耕地的两倍。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又结合村子产业单一的现状,该村*支部书记叶世双想到了发展林下产业。由于缺乏人手和资金,便把从福建做生意的侄儿叶坤叫回来,说服他一起联合试种天麻。经过多番劝说,叶坤才答应回来。
工人正在挖天麻
为了种好天麻,叶世双、叶坤叔侄俩特意去云南、四川和省内的赫章县、大方县等地考察,还和同行们取经学习,从培育种苗、菌材到保温、保湿等技术处理,事无巨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学习一段时间后,看到同行们的种植条件和种植技术,当时我心里就有底了。”叶世双信心满满地表示,桥头村灌木多、土质好,再加上我们悉心培育,一定种得成。于是,叔侄俩便投入近50万元,试种亩天麻。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十月初,天麻已喜获丰收。叶坤算了一笔账:10月份销售斤,11月份销售00斤,品质好的天麻一斤售价30元,已有40余万销售额。“保守估计,亩天麻按照亩产0斤算,平均15元一斤,可达到万元销售额。”
桥头村的天麻种植区域
有了这样的成功经验,亮岩镇、桥头村两级研究决定扩大种植面积,采用“公司+农户+合作社”方式让更多人参与进来,用万元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把天麻种植基地扩大至亩。
“按目前的产业形式来看,种植亩天麻,不仅能够解决60人长期就业问题,还可有近万元纯利润,55万元留存资金,万元进行分红,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叶世双又算了一笔大账,下一步,桥头村还要建立天麻加工厂,引进机械设备,制作天麻粉、天麻片和天麻饮品等产品,不断提高天麻品质和附加值,把产业链牢牢抓在手里,带动更多村民实现增收致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盛道利
编辑王小婷何涛
编审田旻佳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