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垣清暑益气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暑伤胃气论》,组成为:*芪、苍术以上各一钱五分,升麻一钱,人参、白术、橘皮、神曲(炒)、泽泻以上各五分,甘草(炙)、*柏(酒浸)、当归身、麦门冬、青皮、葛根以上各三分,五味子九个。
水二盏,煎至一盏,稍热服,食远。如汗大泄者,津脱也,急止之,加五味子十枚、炒*柏五分、知母三分,此按而收之也。如湿热乘其肝肾,形步不正,脚膝痿弱,两足欹侧,已中痿邪,加酒洗*柏、知母各五分,令两足涌出气力矣。如大便涩滞,隔一二日不见者,致食少,乃血中伏火而不得润也,加当归身、生地*各五分,桃仁泥、麻仁泥各一钱以润之。
倦怠无力,气短、汗出,脘腹痞胀,不思食,心烦,苔腻。
本方虽为暑湿伤气而设,但可广泛用于杂病。只要脾胃气虚血少,兼有湿热内留而见头目眩晕、四肢倦怠、大便溏、不思饮食、舌苔腻等属于清暑益气汤证者,不论春夏秋冬,皆可用之。
从方的组成分析,本方证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芪、人参、甘草、五味子、当归对应的元气损伤,劳伤气津证,如四肢倦怠、眩晕、气短、汗出等;
二是苍术、白术、青皮、陈皮、泽泻、神曲对应的湿浊阻滞证,如便溏、痞胀、无食欲、苔腻等;
三是*柏对应的火热证,如心烦、肌肤热等;
四是升麻、葛根对应的清阳不升证,如眩晕、头面清窍不利,下利等。
东垣清暑益气汤以*芪、人参、甘草为保元汤,大补元气;麦冬、五味子合人参为生脉散,补益气阴、酸甘敛津;当归合*芪为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三组药以补元气为主而气血阴津俱补。另外用苍术、白术、青皮、陈皮、泽泻除湿降浊,助脾运化,旨在治湿;*柏苦寒清热泻火,旨在治热。升麻、葛根一可升清阳上达脾肺,二可解肌热而散火,三可作为风药而以风胜湿。全方大补元气、养血滋阴生津,而又燥湿清热,升清降浊,升阳散火,故能治疗暑湿损伤气津之证。
李杲解释说:“《内经》云:阳气者,卫外而为固也,炅则气泄,今暑邪干卫,故身热自汗。以*芪、人参、甘草补中益气为君;甘草、橘皮、当归身甘辛微温,养胃气,和血脉为臣;苍术、白术、泽泻渗利除湿;升麻、葛根苦甘平,善解肌热,又以风胜湿也;湿胜则食不消而作痞满,故炒曲甘辛,青皮辛温,消食快气;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故以*柏苦辛寒,借甘味泻热补水虚者滋其化源;以五味子、麦冬酸甘微寒,救天暑之伤庚金为佐也。”
李杲原治证: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懒于动作,胸满气促,肢节沉疼,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心下膨痞,小便*而少,大便溏而频,或痢出*糜,或如泔色,或渴或不渴,不思饮食,自汗体重,或汗少者。
薛雪主治证:湿热证,湿热伤气,四肢困倦,精神减少,身热气高,心烦溺*,口渴自汗,脉虚者。王士雄《温热经纬·方论》引尤拙吾所述证:元气本虚,而又伤于暑湿,以致四肢倦怠,精神短少,懒于动作,胸气短促,不思饮食,脉浮缓而迟者。
我在临床上体会到,一些慢性病患者,在夏暑湿盛之季,多会出现疲倦不堪,四肢倦怠,头晕目昏,食欲减退,或不思饮食,心烦等症,遇此,用东垣清暑益气汤有理想的疗效。另外,本方用治低血压症,慢性疲劳综合征有良好的疗效。此介绍有关治验如下
头痛案:
张某某,男,28岁。年9月10日初诊。
患者因准备研究生人学考试,持续紧张的复习功课,劳心伤神而发为头痛,疼痛部位以两侧与头顶为主,甚至全头胀痛,读书则头痛加剧,眩晕,终日头脑昏沉,记忆力减弱,疲倦无力,四肢沉重,大便干燥,每周一行,心烦,失眠。据所述症状初步考虑用治郁火头痛经验方加味逍遥散,但视舌胖大而淡,苔白。诊脉沉缓无力,两寸尤弱。
遂辨为劳伤元气,湿火内生,清阳不升则头痛,浊气不降则便秘。
用清暑益气汤加味,处方:*芪30g,当归15g,*参10g,炙甘草6g,麦冬10g,五味子6g,青皮6g,陈皮6g,神曲10g,*柏10g,葛根10g,苍术6g,白术10g,升麻6g,泽泻15g,生姜5g,大枣7枚,枳实10g,柴胡10g,白芍10g。此方3剂头痛止,大便通畅,心烦除。继续服药3剂以巩固疗效,头痛再朱发作,大便也由此通畅。
眩晕案:
刘某某,男,27岁。年10月9日初诊。
近1个月来眩晕不堪,如坐舟车,自觉头额部发紧,颈部拘紧不舒,头脑昏沉胀闷,疲乏无力,午后尤甚,四肢沉重,易出汗,大便易溏,喝啤酒、冷饮则泄泻,脉沉软,寸弱,舌淡苔白略腻。
此脾胃阳气受伤,清阳不升则便溏,阴浊上逆则眩晕头额发紧。
用清暑益气汤加减,处方:*芪30g,当归6g,*参10g,炙甘草6g,麦冬10g,五味子6g,青、陈皮各10g,神曲10g,*柏10g,葛根10g,苍、白术各、10g,升麻6g,泽泻15g,生姜5g,大枣7枚,荷叶10g,干姜8g,*连6g羌活6g,防风6g。此方6剂,眩晕与头额、颈部发紧止,便溏愈,疲劳减,继用原方6剂,诸症痊愈。
内伤发热类白虎汤证:
李某某,男,66岁。年9月27日初诊。
患者发热一个半月,每天下午3点左右,或晚上1点左右开始发热,发热时体温38~40℃,体温升高时自服解热药安乃近则汗出很多,体温随之下降。发热时不恶寒,口干不渴。平时体温37~37.5℃,饮食二便正常。医院做系统检查,发热原因不明。面色灰暗,舌红偏赤,苔*白相兼厚腻,脉弦略数。
根据舌苔特征,用柴胡达原饮6剂,效果不显。改用甘露消*丹加青蒿6剂,也无效。再用柴胡白虎汤加苍术6剂,仍然无效。
延至年10月18日,发热状态如前,每天下午2~3点发热,如不服安乃近,体温可以高达40℃,自述用别的西药解热药无效。细细诊察,面色灰暗无华、精神疲惫。舌嫩红,苔白腻,脉浮大滑数,重按无力,遂辨为李杲所谓的类白虎汤证,用清暑益气汤化裁处方:生*芪30g,生晒参3g,炙甘草3g,当归10g,麦冬10g,五味子10g,青、陈皮各8g,苍、白术各10g,泽泻10g,神曲10g,*柏12g,葛根15g,升麻15g,生姜6g,大枣4枚。6剂。
年10月25日五诊:服药3剂后,发烧时体温减低,不超过38℃,无需服安乃近体温可自行下降。服6剂,不再发高烧,体温37.5℃左右。继续用上方7剂。年11月1日六诊:厚腻舌苔渐退,脉缓和,体温37℃左右,饮食二便正常。继续用此方减葛根、升麻量为10g,7剂。后随访体温恢复正常而愈。
另外,我常用本方治疗低血压症,贫血,慢性荨麻疹等病证,也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我在应用清暑益气汤类方治疗脾胃内伤病时发现,现代临床上有一种新的内伤脾胃病,其表现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劳伤气津的疲劳证:主要表现为异常疲倦,四肢沉重无力,头脑昏昏沉沉,胸闷气短,精力不足,嗜睡或失眠等;
第二火郁证:表现为舌红赤、或绛、或起刺,心烦异常,急躁易怒,心中愦愦然,口苦,咽喉千燥,眼睛干涩,大便干燥、或黏滞不爽、或数日不大便;
第三是湿郁证:主要表现为舌苔厚腻,或*、或白、或*白相兼而厚腻,口气浊臭,口中无味,胃脘痞满,腹胀,无食欲,小便*短等。每组证的具体表现可多可少,但这三组证必同时并见。男性还可兼见性功能障碍。其主要见于中青年男性,特别是公司职员,或者老板,工作紧张,压力过大,应酬频繁,喝酒抽烟,习惯夜生活,如夜晩在舞厅、酒吧游乐,睡眠不足者。
对于这一种内伤脾胃病,若只考虑疲劳,纯用甘温补气药,则火、湿更盛,更加烦躁,舌苔更腻,纳食更差;若仅从郁火考虑,纯用苦寒泻火药,则损伤元气阴液,加重疲劳;若只看到舌苔厚腻,纯用芳香化湿药,则更加燥热。由于这类患者初诊时,多数把疲劳倦怠列为主诉,自认为太虚,希望吃补药,因此,临床经验不足的医生,多用温补法处方,或者补脾,或者补肾,结果越治患者越难受、越疲劳。
这种病证类似于暑湿损伤元气病,暑为火邪,暑多夹湿,本病虽然不是暑湿所致,但却由内生之火、湿相结,火湿损伤元气、津血而发。
鉴于这类病已经是一种常见的现代病、难治病,因此,我将其称为“内生火湿损伤元气病”。对其辨治,主要用东垣清暑益气汤法化裁。
如前所述,清暑益气汤中有保元汤大补元气、生脉散补气生津、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是补虚治疗火湿损伤气血津液的有效药组;苍、白术,青、陈皮,泽泻等药除湿降浊,是治疗湿浊内郁,湿阻脾胃的重要药组;*柏苦寒泻火,葛根、升麻散郁火透邪热,是治疗火热证的关键药组。
因此,清暑益气汤一方能够补虚,除湿,泻火,是治疗“内生火湿损伤元气病”的基础用方。临床上必须根据火证、湿证、元气损伤证的孰多孰少变通应用东垣清暑益气汤,具体的变通手法如下。
如火郁深重,火证明显,表现为舌红赤绛、心烦急燥、全身燥热不舒者,仿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芪、人参、炙甘草、苍术、柴胡、升麻、羌活、*芩、*连、石膏)中用*连、*芩、石膏泻火之法,合入此方,在清暑益气汤中加*芩、*连、生石膏、柴胡;甚至再加知母、栀子,即合人*连解*汤、白虎汤;火热尤甚者,再加大*,即合入三*泻心汤。如大便干燥,或大便黏滞不爽者,合东垣枳实导滞汤(大*、枳实、神曲、茯苓、*芩、*连、白术、泽泻)。如舌深绛,表现为火热蕴结血分者,再加生地、赤芍、丹皮,即合入犀角地*汤法。
如湿郁太甚,湿证明显,表现为舌苔厚腻、口中黏腻、口气臭秽、脘痞腹胀、饮食无味,大便溏而不爽者,仿升阳益胃汤(*芪、人参、炙甘草丶白芍、白术、茯苓、半夏、陈皮、泽泻、独活、羌活、防风、柴胡、*连、生姜、大枣)中配用白术、茯苓、半夏、陈皮、泽泻、独活、羌活、防风的手法,加半夏、茯苓、独活、羌活、防风,甚至草果、藿香、白蔻仁等以加强祛湿。
如火湿损伤元气,气血津液虚损证明显,表现为疲劳困倦,头昏眩晕,四肢倦怠者,重用清暑益气汤中的保元汤、生脉散、当归补血汤。
“内生火湿损伤元气病”患者最易兼见头痛、眩晕,颈肩疼痛、拘紧酸沉,腰背酸痛等。头痛者,仿照李杲治疗热厥头痛的清上泻火汤(*芪、生甘草、炙甘草、当归、生地、苍术、升麻、柴胡、防风、羌活、荆芥、蔓荆子、藁本、川芎、细辛、红花、*连、*柏、*苓、知母)的配伍手法,在变通清暑益气汤中加蔓荆子、藁本、川芎、细辛、红花等,疏风通络止痛。
眩晕甚者,合入东垣半夏白术天麻汤(*柏、干姜、天麻、苍术、白茯苓、*芪、泽泻、人参、白术、炒曲、半夏、大麦、柏曲、橘皮),以祛风降痰。
颈肩痛、腰背痛者,仿照东垣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本、防风、炙甘草、川芎、蔓荆子)与通气防风汤(防风、羌活、陈皮、人参、甘草、青皮、白豆蔻、*柏、升麻、柴胡、*芪)的配伍手法,合入此两方之一。
“内生火湿损伤元气病”中不少男性患者,特别是经常饮酒者,可兼见性功能减弱、阴囊潮湿、发凉、小便躁臭等。遇此,不得用补肾药,应在变通清暑益气汤中,合入李杲治疗阴痿阴汗躁臭的专方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生地*、当归尾)或清震汤(羌活、酒*柏、升麻、柴胡、苍术、*芩、泽泻、麻*根、猪苓、防风、炙甘草、当归、戴本、红花),以清泻肝经湿热。
“内生火湿损伤元气病”中不少女性患者,可出现月经不调,在应用变通清暑益气汤治疗时,可合入李杲治疗妇人月经不调的专方调经升阳除湿汤(*芪、炙甘草、当归、苍术、升麻、柴胡、羌活、独活、防风、戴本、蔓荆子)或升阳举经汤(*芪、人参、炙甘草、当归、生地、白芍、川芎、桃仁、红花、白术、柴胡、藁本、防风、羌活、独活、肉桂、炮附子、细辛),以调养气血,调治月经。
我用变通清暑益气汤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属于“火湿损伤元气病”者,可谓不胜枚举,此仅介绍验案二则如下。
案1、李某,男,39岁,年3月8日初诊。经理。
半年来疲乏无力,四肢困倦,周身沉重,胸闷,气短,嗜睡,睡不解乏,大脑昏沉,自觉处理事情已经不能果断,每逢下午精神状态极差,连话也不想说。心烦急躁,头痛,眼睛疼痛干涩,口苦,口中黏腻,腹胀,大便时干、时黏滞不爽,有解不尽感每日因工作应酬饮酒,舌红赤有瘀点,苔*白相兼而厚腻,脉弦滑数、两寸不足。
此系典型的火湿损伤元气病,元气虚证、火证、湿证三证并重,用变通清暑益气汤化裁,处方:生*芪20g,生晒参3g,炙甘草6g,当归10g,麦冬20g,五味子10g,苍、白术各10g,青、陈皮各8g,泽泻15g,神曲10g,升麻10g,葛根10g,*柏10g,*连6g,*芩10g,生栀子10g,酒大*8g,柴胡15g,清半夏12g,生姜5g,防风6g。7剂。
年3月15日二诊:服药第2天眼睛疼痛于涩消失,自述情绪甚至性格都有变化,浑身舒畅,头脑清爽,处事果断,疲劳、嗜睡症明显减轻,服药后痛快泻稀便两次,脘痞腹胀消失,食欲增加。诊舌红润不干,苔转薄白,脉弦、关滑大。继续用上方合平胃散,加厚朴10g,考虑每日饮酒,加枳椇子30g。7剂。诸证痊愈。其后,惡者每隔一段时间来诊次,希望服此方几副,以作预防。
案2、宫某某,男,38岁。年2月19日初诊。经理。一年来一边工作,一边在某大学在职读管理学硕士学位,因工作学习压力过重,心情紧张,遂眩晕,头痛,周身疲乏,四肢倦怠无力,心悸,胸闷,胃脘痞满,无食欲,腹胀,大便溏,每日1~2次,黏滞不爽。口干渴,心烦,急躁,心中愦愦然不安曾屡请名医,迭进补药,而越治越重。诊时见舌赤绛,苔*厚腻、满布舌面,右脉沉滑虚数,左脉模糊滞涩。
辨为内生火湿损伤元气病,属于火、湿、元气损伤并重证。
用变通清暑益气汤法,处方:生*芪20g,生晒参3g,炙甘草6g,当归10g,麦冬15g,五味子10g,桂枝10g,苍、白术各10g,青、陈皮各10g,泽泻15g,茯苓30g,清半夏12g,草果3g,*柏10g,*连6g,*芩10g,生石膏30g,酒大*3g,柴胡15g,升麻10g,葛根15g。7剂。
年2月26日二诊:眩晕、头痛、疲倦、心悸、胸闷、烦躁、腹胀、脘痞等症大减,大便成形,每日1次,全身轻松清爽。唯颈肩拘紧不适,脉沉细弦略数,舌仍赤,苔*腻。上方减大*,加防风8g,羌活8g。7剂。
年3月5日三诊:诸症消失,用一诊方减桂枝,加羌活8g,7剂以善后。
补脾胃升阳益气法是李杲脾胃学说的核心理论,基于这一理论所制定的方剂有补中益气汤、清暑益气汤、清燥汤、升阳散火汤、升阳益胃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调中益气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助阳和血补气汤、神效*芪汤、圆明内障升麻汤、温卫汤、丽泽通气汤、益气聪明汤、清上泻火汤、调经升阳除湿汤、升阳举经汤等,这类方剂有神奇的临床疗效,在治疗现代难治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了掌握这类方剂的组方与应用规律,现扼要介绍其组方的基本手法。这类方剂的组成结构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针对元气损伤、津血不足证而补元气、生津血:用保元汤、生脉散、当归补血汤,选*芪、人参、麦冬、当归、五味子等。如补中益气汤中有*芪、人参、炙甘草、当归;清暑益气汤中有*芪、人参、炙甘草、当归、麦冬、五味子。
第二,针对脾胃湿浊阻滞证而除湿降浊行滞:药用苍术白术、陈皮、青皮、茯苓、泽泻、神曲等。如清暑益气汤有苍术、白术、陈皮、青皮、泽泻;升阳益胃汤有白术、茯苓、半夏、陈皮、泽泻等。
第三,针对火热郁结证而清泻火热:药用*柏、*连、*芩、生石膏、知母,或大*等。如清暑益气汤有*柏;升阳益胃汤有*连;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有*芩、*连、石膏;温卫汤有*柏、知母、*连;清上泻火汤有*连、*柏、*芩、知母。
第四,针对清阳下陷不升证而升发阳气:药用柴胡、葛根、升麻。如补中益气汤有升麻、柴胡;升阳散火汤中有升麻、葛根、柴胡。
第五,针对湿浊内聚、清阳不升、气机阻滞证而加用风药:风药可以升发阳气、风药能够胜湿,风药善理气行滞,是李杲方中尤为特殊的药组。常用风药有防风、羌活、独活、白芷等,如升阳散火汤有羌活、独活、防风;升阳益胃汤有独活、羌活、防风;助阳和血补气汤有防风、蔓荆子、白芷;温卫汤有羌活、防风、白芷。
临证时须根据元气津血损伤、湿浊郁滞、火热郁结的孰轻孰重、孰多孰少,遣药组方,方能不偏不倚,准确对证而取得疗效。
1.王氏清暑益气汤
王士雄在《温热经纬·湿热病篇》第38条东垣清暑益气汤按语中认为:“东垣之方,虽有清暑之名,而无清暑之实。”因此,介绍了自己治疗暑伤元气的一首经验方:“余每治此证,辄用西洋参、石斛、麦冬、*连、竹叶、荷秆、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等,无不应手取效也。”在《温热经纬·方论》东垣清暑益气汤方后按语中,王士雄将自已的经验方称为“清暑益气法”,如他说“余有清暑益气法可用也”从此以后;人们称王士雄方为王氏清暑益气汤。
本方实际上是竹叶石膏汤、白虎汤以西洋参易人参,去半夏,加*连、石斛、西瓜翠衣、荷秆而成。用西洋参益气生津,石斛、麦冬滋阴养液,*连、竹叶、知母、西瓜翠衣清暑泄热,荷秆芳化暑湿,甘草、粳米养胃气。全方以清暑生津益气为主,主要用于治疗暑热损伤气津,且暑热尚留之证。东垣清暑益气汤与王氏清暑益气汤虽然同名,但制方思路截然不同。李杲方是补中益气汤加减而成,王氏方则是由竹叶石膏汤、白虎汤加减拟定。李杲方含保元汤、生脉散、当归补血汤,可大补元气、益气生津,并除湿清热、升阳降浊,用于脾胃素虚之人,感受暑湿、湿热所致的脾胃气虚,湿热内聚,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之证。王氏方用西洋参、石斛、麦冬益气生津,并用*连、竹叶、知母、西瓜翠衣、荷秆清暑泄热,主要用于暑热尚甚,气津损伤之证。两方各有特点,临床当据其证而区别应用之。
2.清燥汤
出自李杲《脾胃论·湿热成痿肺金受邪论》
组成为:*连(去须)、酒*柏、柴胡以上各一分,麦门冬当归身、生地*、炙甘草、猪苓、曲以上各二分,人参、白茯苓、升麻以上各三分,橘皮、白术、泽泻以上各五分,苍术钱,*芪一钱五分,五味子九枚。”李杲在《脾胃论·湿热成痿肺金受邪论》中指出:“六七月之间,湿令大行,子能令母实而热旺,湿热相合,而刑庚大肠,故寒凉以救之。燥金受湿热之邪,绝寒水生化之源,源绝则肾亏,痿厥之病大作,腰以下痿软瘫痪,不能动;行走不正,两足欹侧。以清燥汤主之。”
清燥汤是由清暑益气汤去葛根、青皮,加柴胡、茯苓、猪苓、*连、生地*而成。与清暑益气汤相比,本方加强了利湿、泻火、润燥的作用。《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对本方的特点做了精辟的概括,如其云:“清暑益气汤与此方均治湿暑之剂。清暑益气汤,治暑盛于湿,暑伤气,所以四肢困倦,精神减少,烦渴身热,自汗脉虚,故以补气为主,清暑为兼,少佐去湿之品,从令气也。此方治湿盛于暑,湿伤形,所以李杲曰:六七月之间,湿令大行,子能令母实,湿助热旺而刑燥金,绝其寒水生化之源,源绝则肾亏,痿厥之病作矣。故以清暑变为清燥,佐泻热利湿之药,从邪气也。是方即清暑益气汤去葛根者,以无暑外侵之肌热也。加二苓者,专去湿也。加*连、生地,专泻热也。二苓佐二术,利水燥湿之力倍。连、地佐*柏,救金生水之功多。中气益,则阴火熄而肺清矣。湿热除,则燥金肃而水生矣。肺清水生,则湿热痿厥之病,未有不愈者也。但此方药味,性偏渗泻,若施之于冬春,水竭髓枯骨痿,或非湿热为病者,反劫津液,其病愈甚,则为谬治矣。”
叶桂对于李杲的脾胃内伤学说有深刻的研究,并常用清暑益气汤治疗暑湿损伤气津证或者脾胃病,现介绍叶氏医案3则如下。
1.用于治疗暑湿伤气之烦倦不嗜食
徐,十四,长夏湿热令行,肢起脓窠,烦倦不嗜食,此体质本怯,而湿与热邪,皆伤气分,当以疰夏同参,用清暑益气法。人参、白术、广皮、五味、麦冬、川连、*柏、升麻、葛根、神曲、麦芽、谷芽。鲜荷叶汁泛丸。(《临证指南医案·暑》)
方证解释:因湿热蕴结,肢起脓窠,故用东垣清暑益气汤减*芪、甘草、当归、苍术等甘补温燥药,加*连合*柏清热泻火解*;因烦倦不嗜食,故加麦芽、谷芽合神曲消食开胃。
2.用于治疗暑湿损伤气津之肢痿麻木
卜,二八,春夏必吞酸,肢痿麻木,此体虚不耐阳气升泄,乃热伤气分为病。
宗东垣清暑益气之议。人参、*芪、白术、甘草、麦冬、五味、青皮、陈皮、泽泻、葛根、升麻、*柏、归身、神曲。(《临证指南医案·暑》)
方证解释:此为典型的暑湿损伤元气证,故遵李杲原法用方。
3.用于治疗高年湿热损伤脾胃之下痢
鲍,舌心*,边白,渴饮,水浆停胃脘,干呕微微冷呃,自痢稀水,小便不利,诊脉坚劲不和。八旬又二,暑湿热邪内著,必脾胃气醒始可磨耐。以高年不敢过清过消,用清暑益气法。川连、*芩、石莲子、煨干葛、青皮、人参、茯苓、厚朴、猪苓、泽泻。(《临证指南医案·痢》)
方证解释:本案自痢稀水,小便不利,故加川连,合*芩、葛根为葛根芩连汤法治疗暑湿痢;湿甚,故加茯苓、猪苓、厚朴,合泽泻、青皮为胃苓汤法渗利湿热;痢甚,故佐石莲子收涩。湿热蕴盛,故去*芪、麦冬、白术、五味子等甘补。
综上所述,东垣清暑益气汤不局限于治疗暑伤元气证,可以广泛用于内生火、湿,损伤脾胃元气所致的各种病证。
I版权声明
作者/张文选,编辑/袁韬。
本文摘自《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投稿邮箱chenchaozu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