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ldquo补肾即所以补肝,泻肝即所以
TUhjnbcbe - 2021/5/3 0:36:00

现在是春季,万物生发,人体容易产生头晕目眩、耳鸣盗汗、心悸失眠等阴虚证。大家都知道春季肝木当令,强调养肝。其实肝肾同源,肝肾要一起补养。究竟其中有什么道理,今天来说一说。

肝肾同源又称乙癸同源。含义有三,先简单列明:

1、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生,故肝阴和肾阴相互滋养,肝肾相生。

2、肝和肾均内藏相火,相火源于命门。

3、肝和肾虚实密切相关,相互制约,治疗上多兼顾二脏。

“肝肾同源”的

理论解析

首先,精血同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生骨髓,髓生肝。”吴昆注曰:“髓生肝,即肾生肝,水生木也。”可见《内经》认为,“肾”是通过“髓”生养“肝”而体现“母子”联系的。肝藏血主疏泄,体阴用阳,肾藏精,藏真元真阳,为一身元气之本;肾阴能涵养肝阴,使肝阳不致上亢,肝阴又可资助肾阴的再生;肝血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依赖肝血的不断补充,肝血与肾精相互资生相互转化。精与血都化源于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故称“精血同源”。

其次,由于肝肾同具相火,所以称“肝肾同源”。朱震亨(丹溪)的《格致余论·相火论》认为“凡动皆为火”,相火是与心之君火相对而言的。心主神明,君火主持人身思维活动。相火“守位禀命,因其动而可见”,肝肾相火听命于君火,推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但是,若五志过极,相火妄动,则“煎熬其阴”,导致阴虚火旺。一般认为,相火源于命门,寄于肝、肾、胆和三焦等。

其三,藏泄互用。肝主疏泄,肾主闭藏,二者之间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相互调节。肝之疏泄与肾之闭藏是相反相成的。肝气疏泄可使肾气闭藏而开合有度,肾气闭藏又可制约肝之疏泄太过,也可助其疏泄不及。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女子月经生理和男子排精功能方面。

北宋钱仲阳在其《小儿药证直诀》中指出:“肝有相火,有泻而无补;肾有真水,有补而无泻。”至明代李中梓在其《医宗必读》中提出著名的“乙癸同源,肾肝同治”的理论观点。

李中梓认为肾藏精,肝藏血,精聚为髓,精髓化生为血(精血同源),由于肝肾同源于精血,故曰“乙癸同源”。他又说“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故曰:肾肝同治。……然木既无虚,又言补肝者,肝气不可犯,肝血当自养也。血不足者濡之,水之属也。壮水之源,木赖以荣。水既无实,又言泻肾者,肾阴不可亏,而肾气不可亢也。气有余者伐之,木之属也。伐木之干,水赖以安。夫一补一泻,气血攸分;即泻即补,水木同府。”。这一长段话的意思,是说通过滋水涵木的滋阴法来养肝,或通过伐木安水的疏泄法来补肾。这就是肝肾的藏泄互用关系。

春季常用

滋养肝肾中成药

地*丸系列:大家熟悉的德昌祥丸剂系列中,六味地*丸、杞菊地*丸、桂附地*丸、知柏地*丸等,共同点是都以熟地*为君药,并且用量最重。熟地*的功效是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归肝、肾经。六味地*丸用于肾阴虚证,同样包含了养肝的内涵,而且后三个地*丸品种都是在六味地*丸的基础上加味而成。所以这四个品种既补肾又养肝。

杞菊地*丸由于加入了枸杞、菊花,除了滋阴外,加强了养肝明目的作用。

知柏地*丸是在六味地*丸基础上加入苦寒之品知母、*柏等药为用。本方来源于明代吴昆《医方考》,与朱丹溪的大补阴丸一脉相承,用知母、*柏“苦寒坚阴,以泻为补”,使相火得泻,协助滋阴。本方在六味地*丸“三补三泻”的平补基础上,针对阴虚火旺证,但还是滋补肝肾阴虚类。

桂附地*丸是在六味地*丸基础上加入温补肾阳、鼓舞肾气的肉桂、附子,这两味药性味辛热,用量较少。由此可知,它的特点是重用补阴,少佐温阳,体现“阴中求阳”、“少火生气”的补阳法。它的用法整体上由补阴虚转为补阳虚了,重点是补肾阳虚,但养肝的作用始终存在。

其实,除了上述品种,德昌祥还有很多补肾养肝的产品,如乌鸡白凤丸、参茸鞭丸、天麻灵芝合剂、杜仲壮骨胶囊等等。当然,就算是服用安全性高的中成药,也不能乱补,必须辩证用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补肾即所以补肝,泻肝即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