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进入冬至节气,这一天是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也意味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来临,“数九寒天”正式开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大不同,北方地区多流传这样的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久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在这种寒冷天气下,
大家都在进补,要遵循虚则补之的原则,高血压的病人多注意,尤其良性高血压,起病隐匿,病程进展缓慢,近半数病人可无症状,血压增高常在体格检查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才得发现,少数病人则突然在脑血管意外(中风)时发现,由此可见本病与血脉直接相关。推荐一个调络方给大家:
桑寄生、生地、丹皮、白芍、*芩、菊花各15克,夏枯草30克,杜仲、牛膝、桑枝、桂枝各15克,生石决明30克(先煎),甘草15克。
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
调和脉络,降压清眩
和大家一起学习下高血压的分型
根据高血压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理特点,并从临床标本轻重缓急作为治疗考虑,参考各位医家辨证分型经验的基础上,将本病暂时分为三大类、十一个证型,现分述如下。
1.标实的证型
①肝火上炎型
主证:头晕胀痛,耳鸣如潮,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溲*便秘,舌红苔*,脉弦数治法:清肝泻火。
常用药物: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栀子、*芩、柴胡、夏枯草、生地、白芍、丹皮、赤芍、草决明、钩藤、珍珠母、菊花。
分析:肝气有余,转化为火,火性炎上,上扰清窍,故头晕胀痛,面红目赤,肝与胆为表里,肝热传胆,胆热循经上冲则耳鸣,胆热液泄则口苦,火热伤津则口干,溲*便秘,肝胆之火偏亢,上扰心神,则心烦易怒,舌红苔*,脉弦数,均为肝经实火炽盛之征。
②瘀血内阻型
主证:头痛经久不愈,固定不移,偏身麻木,心痛胸痹,面唇发绀,舌质紫黯,脉象弦涩。
治法:活血祛瘀,通脉活络。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物:活血化瘀可用赤芍、桃仁、红花、生地、益母草、牛膝。行气止痛可用枳壳、柴胡、乌药、檀香、薤白、元胡。
分析:中医学认为“初病在经,久病入络”、“初病在气,久病入血”“气病累血,血病则累气”。高血压病随着病程的延续,病情进一步发展,殃及血分,使血行不畅,终至瘀血阻络。
③痰湿中阻型
主证:头目眩晕,胸痞满闷,纳呆恶心,呕吐痰涎,身重困倦,肢体麻木,苔腻,脉濡滑或弦滑,多见于形体肥胖之高血压患者。
治法:化痰祛湿。代表方;半夏白求天麻汤加减。
常用药物:半夏、橘红、南星、天麻、白术、茯苓、甘草、竹茹、菖蒲等。
分析:饮食不节,肥甘厚味太过,损伤脾胃,或忧思劳倦伤脾,以致脾虚健运失职,聚湿生痰;或肝气郁结,气郁湿滞生痰。痰湿中阻,或兼内生之风火作祟,则表现为头痛、脘闷、眩晕欲扑等。
2.以本虚标实并见的证型
①肝阳上亢型
主证: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干口苦,溲*便秘,舌红苔*,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清热熄风。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常用药物:平肝潜阳可用天麻、钩藤、石决明:清肝泻火可用*芩、栀子:熄风可用白僵蚕、胆南星;滋养肝肾可用牛膝、杜仲、生地、白芍。
分析:素体阳盛阴衰之人,阴阳平衡失其常度,阴亏于下,阳亢于上;长期精神紧张或忧思郁怒,使肝失条达,肝气郁结化火伤阴,肝阴耗伤,风阳易动,上扰头目而出现头晕头痛。
②阴虚阳亢型(包括肝肾阴虚和肝阳上亢两证)
主证:头晕头胀头痛,耳鸣耳聋,烦躁易怒,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头重脚轻,口燥咽干,两目干涩,视物模糊,肢麻,或见手足心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肝阳上亢者多见于高血压病I、II期;肝肾阴虚多见于高血压病II、III期。阳亢偏重者,以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石决明、龙骨、牡蛎、*芩、栀子、生地、白芍、杜仲、寄生、牛膝。阴虚偏重者,以杞菊地*汤加减。生地、山萸肉、山药、枸杞、玄参、桑椹、龟版、鳖甲、石决明、菊花。
③肝风内动型由阴虚阳亢型发展而来,
可分虚实两端,实者乃由肝阳暴张,化火而生风,虚者因肝肾阴液过于亏耗,水不涵木,虚阳上浮而风生。
实风:羚角钩藤汤加减。羚羊角、钩藤、菊花、*芩、栀子、白芍、生地、天麻、石决明、僵蚕。
虚风:大定风珠加减。生地、白芍、阿胶、鸡子*、五味子、山萸肉、龟版、鳖甲、牡蛎。
3.本虚的证型
①肝肾阴虚型
主证:头晕耳鸣,目涩视朦,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小便*短,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或细数。治法:滋补肝肾,养阴清热。
代表方:杞菊地*汤加减。
常用药物:补肾填精可用枸杞子、生地*、山茱萸、淮山药、龟板;滋阴清热可用知母、*柏、菊花、丹皮;安神可用茯神、酸枣仁。
分析:肝藏血,肾藏精,肾阴不足长可导致肝阴不足,肝阴不足亦可致肾阴不足。正所谓乙癸同源,肝肾阴虚不能涵敛阳气,阳气亢逆上冲,而出现眩晕头痛。
②阴阳两虚型
主证: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健忘,腰膝酸软,面色少华,问有烘热,神疲乏力,夜间多尿,肢青足冷,阳痿遗精,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治法:滋阴助阳。
代表方:二仙汤加减。
常用药物:温肾助阳可用仙茅、仙灵脾、巴戟天、附子、肉桂;滋补肾阴可用熟地、山药、山茱萸、龟板;养血和营可用当归、白芍。
③气阴两虚型
主证:临床表现除有肝肾阴虚(头晕耳鸣,咽干口燥,腰膝酸软,失眠健忘,五心烦热等)表现外,尚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动则心悸汗出大便溏薄,下肢浮肿等气虚症状。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
代表方:参芪地*汤加减。常用药物:*芪、茯苓、山药益气培元,熟地、山萸肉、白芍、枸杞滋补肝肾,菊花、钩藤、牡蛎平肝潜阳。
④脾肾阳虚型
主证:畏寒肢冷,头顶冷痛,面色眺白,头目眩晕,精神萎靡,腰酸软,食欲不振,大便溏泻,夜尿频数,或小便不利,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脾肾。
常用药物:参、术、苓、姜温补脾阳,附子、灵脾、巴戟、菟丝温补肾阳,龙牡潜摄.以防虚阳上冒。
⑤心肾不交型
主证: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夜寐不安,夜寐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滋水清心。
代表方:*连阿胶汤合交泰丸加减。
常用药物:*连清心火,阿胶、鸡子*、知母、生地、麦冬滋肾水,朱砂、酸枣仁、远志清心安神,磁石镇静安神,肉桂引火归原。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临床实际应用中各型间互有相关,还是根据实际状况选择应用以上辨证分型作参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