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塚敬节腹诊医案选(三十):
半夏白术天麻汤腹证
1主诉易疲劳、食后倦怠的患者
患者为四十三岁瘦高个子的男性。数年前曾患肺结核病,现在已痊愈。平素胃肠弱,曾被诊断为内脏下垂症。
主诉易疲劳,每于食后觉身体倦怠,不愿意活动。
脉浮大弱,血压94/40mmHg,胃部有振水音,于右季肋下可触及肝脏下缘。大便一天一次。两足冬天发冷,夏天乏力,进食偏少。尿中尿胆素原强阳性。
我投予了半夏白术天麻汤。服药后腹胀减轻,感觉舒适。从第二周开始,食后仍有困倦无力感,但程度减轻。第三周,尿胆素原反应正常,血压为/78mmHg。连续服上方三个月,体重增加三公斤,恢复了健康,遂即停药。
2主诉疲劳、眩晕、嗜睡的低血压症患者
患者为五十八岁的妇人,自诉曾于二十四岁时患肠伤寒,三十岁时患猩红热,五十五岁时患肺炎。
近几年来,感觉身体非常疲惫,经常有头沉重、眩晕等症状,早上起来即感困倦欲睡。
脉弱小,腹部软弱,心窝部有振水音,血压98/48mmHg。尿中蛋白、糖阴性,尿胆素原正常,大便蛔虫卵和潜血检测阴性。
我诊断为低血压症,投予了半夏白术天麻汤。服药开始后,首先起变化的是食欲大增,约十天后眩晕消失。食入过多后感觉困倦,但控制食量时,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困倦。头部也有了清爽的感觉。服药第二十一天时,血压为/52mmHg。
该患者后来每于劳累后便出现眩晕,有时想起来便服用该药,服药后精神状态能够好转。
3主诉眩晕的高血压病患者
患者为六十二岁的消瘦男性,初诊于一九五三年七月一日,以眩晕为主诉来诊。
该患者的血压于气候温暖时在mmHg左右,寒冷时可升高至mmHg左右。血色不佳,肢体发冷,胃肠虚弱,大便经常为软便。
脉浮大,腹部有振水音,全腹部无力。当天的血压为/96mmHg。
我投予半夏白术天麻汤。服药十天后,眩晕减轻,但血压无明显变化。连续服用该方至翌年的三月,眩晕完全消失,并且血色转佳,也长胖了些。每隔十至二十天测量一次血压,数值如下(mmHg):
/////////94
////98///96/94
血压的这种状态相对稳定,即使在一月、二月寒冷季节,血压最高达到/98mmHg,未见显著升高。
其后停药一段时间,七月上旬再来诊时,测得血压为/90mmHg。
因该患者的舒张压比较高,所以很在意其预后变化。五年后,该患者又介绍另一病人来诊,得知其仍很健康。
4梅尼埃病
五十七岁妇人,二年前患膀胱炎,投予龙胆泻肝汤治愈。这次疾病是半年前开始出现严重耳鸣,听力下降,颈部强凝,眩晕,眩晕严重时呕吐。诸症每隔一周或十天左右发作一次,每次发作需卧床二三天。发病期间困倦欲睡,足冷,大便或秘结或腹泻,无一定规律。
腹诊,腹部有振水音,腹力弱。
投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发作渐渐减少,服用二个月左右,发作便停止了。十个月后因饮食不节而致腹泻,使用半夏泻心汤后腹泻治愈,随后又出现如前的眩晕发作,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便迅速痊愈。
5患胃弛缓症的脊椎结核患者
三十六岁妇人,有两个孩子,曾患紫斑病、维生素B1缺乏症、子宫后屈症等疾病。这次的疾病发生于约一年半前,被诊断为脊椎结核。医院住院治疗,因无明显改善而出院,在家中以石膏固定卧床,请求往诊。
患者肤色白,消瘦,诉静卧时脊椎无疼痛,起来活动时疼痛。第七、八胸椎压痛,有37.2-37.3℃的低热,腰痛,头痛。基本上无食欲,大便三天一次,月经量多,经期腰痛加重。注射过链霉素十支,已停用,现口服对氨基水杨酸。
腹诊,腹部无弹力,胃部有振水音,存在胃弛缓症。脉大弱。
我投予了调中益气汤即补中益气汤加芍药茯苓各3.0克。服药后有了食欲,总体的身心感觉好转,但其他无明显变化。二个月后,诉眩晕、头痛加重。于是改投半夏白术天麻汤,服药半个月后头痛和眩晕消失,便又改为调中益气汤。服用该方一个月左右,低热消失了,起床吃饭时胸椎的疼痛减轻。但从这时起又出现便秘,并且腰痛一直未见好转。改用加味逍遥散,便秘改善但食欲又有所减退。此时,又改投半夏白术天麻汤并用半硫丸,服药后食欲恢复,大便亦正常,处于较好的状态。于是,持续服药五个多月,体力增加,一天里不卧床也无不适感觉。因其丈夫工作调动到关西地区,便停止了服药。五年后的今天,患者仍在健康地工作着。
6副鼻窦炎(化脓性副鼻窦炎)
三十三岁男性,数年前曾行肥厚性鼻炎手术。
主诉鼻塞,嗅觉迟钝,不辨气味,胃肠不好。经常感觉心窝部痞塞不适,头沉重,肩凝,大便不通畅。不饮酒,但嗜烟,喜甜食。
某医师诊断为化脓性副鼻窦炎,须手术治疗。患者不愿选择手术,来看汉方。
脉略沉小,心下部痞硬,有抵抗感。患者诉感觉食物停滞在该部位。
我投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并用半硫丸。服药十天后再诊,仍有鼻塞,但大便已通畅,食欲增加,头部变得清爽。约一个月后,胃部感觉好转。仍有鼻塞,鼻涕返流,但鼻塞开始有轻松的时候,时好时差,无一定规律。仍继服前方。
其后,因胃部感觉良好,便又开始抽烟、吃甜食,所以又时时感觉胃胀。这种情况持续了很久,也不便停药,便连续服药近十个月,鼻塞消失,也能够辨别气味了。
(选自《汉方诊疗三十年》华夏出版社年第1版)
王宁元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