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治疗经过:李xx,女,45岁,湘潭人,年3月就诊。患头痛10年余,其证前额痛,隐紧痛为主,且劳累后明显加重。伴有脘闷恶心,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精神疲倦乏力,舌苔薄白水滑,脉缓滑重按无力。因服过很多中药,效果都不明显或者不持久,自行带来近期10多张处方(略有效果的)。观其前医有用吴茱萸汤、补中益气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小柴胡汤、血府逐瘀汤,导痰汤、六君子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羌活胜湿汤、八珍汤的。
诊断:头痛
证属:气虚痰厥头痛之证
治以:补中益气、健脾祛湿化痰止痛
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味
处方如下:人参10克(另炖)白术15克*芪40克炙甘草8克升麻6克柴胡6克陈皮10克当归10克法半夏10克天麻10克(冲服)茯苓15克生姜3片(自备)蔓荆子10克白芷8克天南星8克枳实8克石菖蒲8克。10剂,日一剂,服药三次。因为当时病人觉药“贵”,说先买5剂,有效果后再买5副药。因当时没有留病人联系方式,故而没有回访,近期病人因咳嗽近2月未愈,又来求诊。病人自述去年开我开的药治愈她10多年的头痛病,甚是感谢,她的处方一直都保留在她的手机上,怕头痛复发,不敢删除,且告知后面在当地又买药10副,多年头痛至今未发作。后笑话道“只是药很贵”!
总结分析:此案前医误将气虚痰厥头痛诊为厥阴头痛,故服用吴茱萸汤不效。痰厥头痛与厥阴头痛的病机、证候、治法均有区别,但由于二者同为头痛且都伴有肠胃功能失调证候,加之厥阴头痛为医者所熟悉,而痰厥头痛较为陌生,因此很容易被误诊。厥阴头痛记载《伤寒杂病论》中“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但病名见于《兰室秘藏》卷中,其症见头痛(多在巅顶)、干呕、吐涎沫,甚或四肢厥冷,病由肝胃阴寒上逆所致,治宜散寒降逆,吴茱萸汤是其主方。痰厥头痛病名首见于《外台秘要》卷八,症见头痛身重,脘闷恶心,食欲不振,精神倦怠,泛吐痰涎或清水,甚则头痛如裂,四肢厥冷,舌苔白腻,脉象弦滑。病由痰浊上逆所致,治应化痰和胃,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脾胃论》方)、芎辛导痰汤等。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亦能至头痛,且因虚致痛,有明显气虚表现,且遇劳则加重,可以用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前医有用桂枝汤、九味羌活汤、羌活胜湿汤,认为是外感,方药不对证,亦是表里不分;选血府逐瘀汤者,认为是血瘀作痛,但该患者在气分不在血分,且无瘀血见证,故而无效。该病例当下亦是虚实夹杂,单一驱邪,易耗散正气,徒伤中气;单一补中益气或补其气血不仅碍邪,亦会使得痰遂气升,更加蒙蔽清阳,头痛终不解。当此之时惟有,补中益气、健脾祛湿化痰,邪正兼顾,方能取效。
版权声明:
1:本文内容仅供教学及临床参考。
2:本文涉及方药请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3:如对中医药感兴趣者,可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