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友会第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这种头痛头晕的特点是:痛作时目眩、耳鸣、烦闷、恶心,甚则呕吐,得吐则头痛能稍微缓解。从表现的这一系列现象看来,颇似现代医学的美尼尔氏病。以苓桂术甘汤为主,酌加半夏、天麻之类治之,常获捷效。”(编辑/张亚娟)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作者/赵明锐
本方简称苓桂术甘汤,是一个健脾去湿,温化痰饮的方剂,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味药组成。方中以茯苓利湿,桂枝通阳,白术健脾,甘草和中,仲景用以治疗脾阳虚弱,不能化水,湿聚成痰而造成的心下逆满、咳嗽气促、头眩、耳鸣、心悸以及“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等症。此方虽为涤痰轻剂,但如能随证加减,运用范围也很广泛,效果也很明显。
本方应用范围:
1、胸部痞满,滞泻久不愈,而为里虚者。
2、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
3、胸满支饮上冲,目眩及脸浮肿者。
眩晕
眩晕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发作时头晕眼花,轻则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旋转不定。本病之病因多端,病机复杂。前人曾有“无虚不作眩”和“无痰不作眩”之论。临床上每有因痰饮停于中焦,致升降失司,清阳不升浊气不降,痰浊上蒙清阳,遂致“起则头眩”而晕,每用苓桂术甘汤治疗获效。
典型病例
郭某,女,48岁。患头晕一年多,每于饮食不适,或者受风寒时即发作。头晕时目眩,耳鸣,脘闷,恶心,欲吐不得,食欲减退,不喜饮水,甚时不能起床。脉缓,舌淡,苔白。证属脾胃阳虚,中气虚衰,致水气内停,清阳不得上升,浊阴不得下降所致。治以苓桂术甘汤二剂后,头晕及烦满、恶心,皆有好转。后宗此方制成散剂,日服四钱,服一月痊愈,以后未复发。
小儿麻痹案
冀某,男,7岁。患发热数日,即出现下肢软弱无力,不能站立,更不能行走。经儿科诊断为小儿麻痹病。针灸治疗三个月,下肢活动稍有好转,但还不能独立行走,需人扶持。于是要求服中药治疗。就诊时,见患儿下肢有浮肿,按有凹陷,并有振振摇的现象,并不时呕出清水,按之胸下胀满,似有痛感。此为痰饮停聚于中焦,当时先以温化痰饮为主,并未考虑到治疗下肢痿弱。遂先以苓桂术甘汤投之,以轻剂除痰消肿。讵料服四剂后,患儿下肢肿消,居然行动也有好转,这实是意外收获,后即照此方加当归、川芎等,共服一个月,患儿健步如常,唯跑步时容易摔倒。
结语
苓桂术甘汤,虽为涤痰轻剂,药物组成也很简单,药性平和,但如能加减恰当,可以治疗痰厥头痛,头晕。这种头痛头晕的特点是:痛作时目眩、耳鸣、烦闷、恶心,甚则呕吐,得吐则头痛能稍微缓解。从表现的这一系列现象看来,颇似现代医学的美尼尔氏病。以苓桂术甘汤为主,酌加半夏、天麻之类治之,常获捷效。
关于苓桂术甘汤治疗小儿麻痹症仅此一例,不足以说明疗效,有待进一步探讨。
此案患儿脾胃阳虚水饮内停,阳气不能达于下肢,使筋脉失于温煦濡养,而致痿弱无力不能自持。用苓桂术甘汤治疗获效的原因是本方可以蠲水饮、通阳气,使水饮去而阳气复,筋脉得以温润,恢复了筋脉的正常作用。
推荐阅读
苓桂术甘汤和真武汤的病机比较
魏龙骧三味药巧治小溲后眩晕
陈斌:颈椎病眩晕,根在脾胃
江尔逊从历代医家之论说眩晕
单味泽泻治疗眩晕有效
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经方发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编辑/张亚娟,校对/张野、闫奇峰。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投稿邮箱tg
ling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