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赋予黔东南无限可能;林,馈赠黔东南生态财富。作为全省重点林区,黔东南拥有万亩林地,森林覆盖率达67.98%,广阔的森林资源和林下空间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与希望。
秋高气爽,正是收获乌杆天麻的好季节。每天一大早,雷山县大塘镇新桥村村民们便带着工具上山采收天麻。只见在一片茂密的树林中,村民挥下锄头,地下的天麻便出现在眼前。“你看我一锄头挖下去,到处都是天麻,捡都捡不赢。”村民杨分保告诉记者。
“天麻的生长不像其他农作物,它对生长条件的要求就一个‘野’字,天麻种子埋入土地,无根无叶,不施肥、不打药。”雷山县方祥乡世章天麻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拿了几个形状不同的天麻向记者介绍,今年挖出的天麻形态各异,有大有小,大的可直接作为商品麻,而小的可作为种麻继续栽种,等待来年成熟后收取。
年以来,我州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向纵深发展,各县市通过突出“一县一业”,聚焦主导产业,林下产业步入快速健康发展轨道。同时,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引进一批全产业链龙头企业落户黔东南。通过“一企一策”、参股控股等形式,扶持壮大一批林下经济市场主体。截至目前,全州引进、培育林下经济州级林业龙头企业47家、省级龙头企业16家。
产业走规模化、标准化之路。我州积极成立林下经济标准制定领导小组和四大林下经济标准制定工作组,建立溯源体系。探索建立林下产品质量分级、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打造“金字招牌”。通过不断优化“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组织模式,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林下经济的积极性。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套套组合拳持续发力,让全州的林下经济迅速铺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30日,全州林下经济种植养殖利用森林面积累计达.04万亩,总产值20.51亿元。林下食用菌累计达2.74万亩,林下中药材78.38万亩,林下养鸡存栏.30万羽、出栏.34万羽,林下养蜂28.19万箱。全州林下经济产业累计覆盖农户36.65万户,其中建档立卡户23.18万户。
走进天柱县社学街道社学村油茶基地,满山油茶树翻如绿波,灯笼似的油茶果惹人欢喜,村民们忙着采摘油茶果,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油茶树可一次种植、多年采收,生态效益显著,是山区农民的“绿色银行”。近年来,天柱县不断改良油茶品种、改造低产油茶林,引进培育油茶种植及加工企业13家、专业合作社56家、行业协会1家。基地规模亩以上企业4家、合作社1家。
如今,天柱共建成油茶基地1亩,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平台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家庭林场”等发展模式,引导农户积极参与,实现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联动发展。
据了解,我州上半年共完成油茶基地新造20.77万亩。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州油茶基地累计达万亩。
今年以来,我州林业系统坚决贯彻落实省、州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推进林业工作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着力深化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资源培育、森林资源利用等,主要业务指标均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有新、稳中向好。
在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促进一产发展的基础上,我州还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扶持政策,不断延伸产业链,培育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将森林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富民优势,带动了林农就业,有力地促进了林农增收。
与此同时,我州还全力推动林长制落地实施,州、县两级相继全部下发林长制实施方案,州、县、乡、村四级林长制管理体系基本建立。目前,锦屏等县市实现县域林地分级管理全覆盖,确保一山一坡、一林一园都有专人专管,构筑起绿色生态安全屏障。
通过抢抓国储林政策机遇和招商引资,不断拓宽林业融资渠道,提升要素保障能力。今年上半年,我州积极申报国储林项目39个,省林业局出具评审意见函项目35个,总投资.38亿元,拟贷金额.36亿元。
上半年,我州组织外出到广东、北京等地招商共7次,请进来到我州各县考察共9次,参与招商引资活动共3次。全州林业招商项目已完成签约51个,总投资额60.79亿元,其中引进资金53.71亿元,到位资金9.28亿元。截至6月30日,全州共编制林业产业招商项目90个,编制项目招商总金额.35亿元,涉及特色林业、林下经济、森林康养旅游等领域项目。
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我州将持续做大林下经济规模,纵深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生态绿色优势品牌,释放林下所蓄之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后发优势,走出一条效益更好、后劲更足、势能更优的绿色发展新路。
州融媒体中心记者:余天英
编审:吴国桢
统筹:杨勇
原标题:《谱写林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