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王振,他刚开会回来,风尘仆仆的,黝黑的脸庞,流露出坚毅的目光。他说:“最近手头事情多,开完会还要赶回村上呢。”王振是丹凤县纪委监委的一名干部,年6月被派到峦庄镇汪家沟村帮扶贫困户田金娥。
峦庄镇汪家沟村位于蟒岭深处,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王振第一次走进田金娥家时,眼前的一幕让他震惊:破旧的房屋一贫如洗,窗户是用塑料纸钉上的,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王振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作为一名纪检干部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田金娥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王振充满信心地说。通过走访、交谈,王振了解到田金娥家里有4口人,由于两个孩子上学和丈夫身体不好,年被识别为贫困户。“说实话,当初被评上贫困户时,我心里五味杂陈,十分矛盾。不愿当吧,家里负担太重,靠我一个劳动力实在难以撑起这个家。但‘贫困户’这顶帽子压得我喘不过气,让我脸上无光。我一定要在党的扶贫好政策和帮扶干部的帮助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下决心摘掉贫困帽子!”田金娥说。有党的扶贫好政策,有勤劳的双手,又有摆脱贫困的强烈愿望,只要有致富的门路,田金娥一定会脱贫致富奔小康。于是,王振就四处打听致富的信息,他翻报纸、查资料,找朋友帮忙,只要是实用信息,他都要打听一下。有一次,王振打听到韩城需要摘花椒、黄陵需要摘苹果的消息,他顾不上休息,马上告诉田金娥。“韩城摘花椒要吃点苦,你愿意去吗?”王振问,“吃苦我不怕,只要能挣钱,再苦再累的活我都不怕。”田金娥爽快地回答。7月,正是一年最炎热的时候,天热得像火炉一样,田金娥的手经常被花椒刺扎得血淋淋的,一天下来筋疲力尽,能挣到多元钱,摘花椒40多天,下来能挣多元。田金娥回家刚休息几天,又马不停蹄地去黄陵摘苹果。不久,又到新疆摘棉花、内蒙古拾土豆,日子一长,收入渐丰。“沉下身子,把村里当家,村民就是亲人。”王振说,每到节假日,他就带着老婆和孩子像走亲戚一样去看望田金娥。“帮扶就是要带着真心真情去帮扶,你把乡亲当成自家人,乡亲们也从把你当自家人。”王振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农闲时,他鼓励田金娥组织周边村民众到黄陵、礼泉摘苹果,年均组织务工多人次,户均增收多元。去年2月,田金娥被县上表彰为“优秀劳务带头人”。通过几年不懈的努力,田金娥去年一年收入10多万元,不但摆脱了贫困,还带动42户乡亲一起过上了好日子。“田金娥由贫困户变为致富带头人,关键是她不等不靠,勤劳致富,我们帮扶干部只是给她出点子,支支招,有困难及时帮助解决。”王振对笔者说。有一次,田金娥看天麻价钱比较好,就萌生了自己也种植天麻的想法。她从亲戚那里借了元钱,加上自己务工攒下的元,买了多包蜜环菌,培育了菌床,第二年3月下了天麻种子,本想能大赚一笔,但到了收获的时候,翻开天麻窝,却颗粒无收。丈夫埋怨她说:“你不懂就不要折腾,把家底都搭进去了!”田金娥也傻眼了,一年的辛苦白费了不说,还背上几千元的债务,心里难过极了。王振知道后安慰她:“赔就赔了,要是把人放倒了,啥都划不来了。”王振一边宽慰她,一边帮她分析种植天麻失败的原因,就是缺技术。于是,王振帮助联系天麻种植专家,在专家指导下,田金娥种植的天麻获得了成功。年在专家指导下,田金娥制作了1万多袋蜜环菌,一次就挣了2.6万元,慢慢的日子就变了样,田金娥感觉活得更有底气。王振又鼓励她进一步做大产业,带动更多人致富。田金娥流转了土地、山林,发展天麻、猪苓、茯苓产业。组织40多户群众,成立了丹凤县汪家沟菌药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中药材示范基地,栽种天麻、猪苓、茯苓等药材,带领他们走上致富的路子。田金娥说:“脱贫,离不开党的扶贫好政策,更离不开长期以来帮扶的好干部!精准扶贫让我不但鼓起了腰包,还让我挺直了腰杆。”
(来源:商洛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