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绝地求生大元开源德江县大元村攻克三最
TUhjnbcbe - 2024/8/15 16:15:00

盛夏七月,从铜仁市德江县城出发,汽车在山间公路上疾驰,沿途沟壑纵横,崇山峻岭间翠绿葱茏,到处生机盎然。山风吹来,清凉拂面,伴随阵阵野花芬芳,夏日的德江,让人心旷神怡。

穿越大山,记者探访德江“三最村”

行驶60多公里,到达德江县泉口镇,离记者要采访的大元村还有30公里。

过了泉口镇,车辆继续往前行驶10多公里,来到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猴子岩路段,由于途中公路堡坎塌陷正在抢修,驻村快3年的大元村驻村第一书记孟祥龙已赶到施工地等候,接记者进村。

大元的山

初次见面,孟祥龙晒黑的皮肤和沾满泥巴的鞋子,身上看不出机关干部的样子。细问才知道,为了接我们,他刚刚从村里的天麻基地赶过来,裤腿上挂满了泥巴。

孟祥龙一边打招呼,一边打趣地说:“欢迎老师们来到德江‘三最村’大元!”接着就介绍起大元被称为“三最村”的缘由。

最远:大元村地处铜仁市德江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和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三县交界,村委会距泉口镇政府28公里,距德江县城81公里,是德江县最偏远的村。

最高:大元村海拔最高处.46米,平均海拔米,是德江平均海拔最高的村,每年11月就进入冬季模式,常年雾气笼罩,有时连续一个多月不见阳光,每年都有3到4个月的凝冻期。

最穷:全村辖7个村民组,年全村总人口户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贫困发生率56.67%,年贫困发生率41.53%,曾经是铜仁市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村。

大元村出山公路

一边听着孟祥龙介绍村里的情况,一边开车前行,沿途大约15公里深山区没有一户人家。孟祥龙说,这就是当地人称的“无人区”。

走进“无人区”,山路曲折,全是又急又陡的弯道,车辆连弯带拐在山间攀行,到达海拔多米的群山之上,地势开始开阔起来,大元村村委会办公楼耸立在山丘上,五星红旗在办公楼上空迎风飘扬,猎猎作响。

大元村村委会办公楼

尽管正值盛夏,大元村却清风送爽,就算是最热的季节,村里的气温也只有20多度,素有德江“小西藏”之称。

一条宽阔整洁的乡村公路从村委会门前向前延伸,村支书张玉洪介绍,这条公路是年4月通车的,以前从镇里到大元村,走的都是毛石路。

有一年冬天天气凝冻,大元村一名驻村干部在走访群众时不小心摔倒,后脑勺着地昏迷不醒,伤势危重,医院抢救。

当时路上已凝冻起厚厚的冰层,车辆无法通行,人走在上面站立不稳,村干部就找全村群众帮忙,用汽车轮胎加上木板,做了一个简易的“拖架”,把受伤干部放在上面,拖着下山去赶车,十多人围在病人身边,一步一步艰难向前滑行,滑了十多公里。

寒风像刀子一样割在脸上,遇到陡坡路段,为了阻止轮胎和木板向山下溜滑,干部们就用身体去阻挡,不断跌倒又不断站起来,在大山中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接力。

大元村的冬天

很难想象,年以前,作为世代在大元村土生土长的村民,走在这条漫长而艰险的山路上是怎样的心情,烈日、雷雨、浓雾、大雪、凝冻,爬不完、走不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深居大山,村民期盼修通“出山路”

站在村委办公楼上,放眼望去群山广阔无垠。沿着通村路往下走,不到几公里就到了和尚岩村民组,再下去就是马耳河大峡谷。“山尖顶着天,山脚在深渊,两山可对话,走路要一天。”当地老百姓流传的顺口溜,描绘了大元村所处地势的真实困境。

大元村战子岩组

“村里最早修路是在年,当时为了发展烤烟,每家出一个劳动力参与修路……”张玉洪开始回忆。“那时候修路太苦了,用錾子凿石头,一天下来手上全是大大小小的血泡,运送砂石全靠肩挑背扛。”

一条毛路只从村寨通到烤烟地里,却没有通往山外,小山村依然被绝壁和深谷阻隔,村民步行进出山,要一整天,大量的时间都耗在路途上。公路不通,严重阻碍着生产生活物资的进出。

出山难,是大元村世世代代刻骨铭心的记忆。张玉洪摇头感叹:“群众去泉口镇办事,先要下到马耳河谷底,再沿着马耳河峡谷小路往上爬,上到岩门口才能去泉口,最恼火的是到镇上交公余粮和卖烤烟,挑着东西不知要歇多少次才能到达,往返要7、8个小时,如果遇到山洪暴发,困在深山河谷就麻烦了。”

“年修战字岩通组路,车在黄泥坡组陷入稀泥中开不出去,拉水泥的司机来一次就不来了。”张玉洪说,为了把路修通,方便村民出行,只能重新“骗”另外的司机送水泥来。

又熬了三年,年大元村炮声隆隆,挖机轰鸣,寂静的山村开始沸腾。一条8.4公里的世行贷款通村水泥公路动工建设,村民世代期盼的“公路梦”即将实现。

大元村世行贷款修的公路

“修通公路是大元村脱贫的关键。”孟祥龙说,历任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都把修路当成“头等大事”,年抢抓决战脱贫攻坚机遇,通村通组路全部贯通,彻底解决了千百年来都没有解决的“出行难”问题。

走进大山,东北小伙请战决战深贫

由于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艰巨,决战脱贫攻坚期间,市、县联系领导无数次深入大元调研,踏遍山山水水,指导决战决胜深度贫困。

年,作为铜仁市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村,大元村需要增派驻村干部,还在市委办跟班学习的孟祥龙,得知办公室要派干部驻村就主动交了申请。

驻村干部走访易地搬迁群众

“我是党员,我以前驻过村,我申请到最穷的村,并保证做好驻村扶贫工作!”孟祥龙在办公室毅然决然的表态,却没有第一时间告诉妻子。因为他怕新婚不久的妻子担心、埋怨、不支持,直到办公室下文了,要走的前一天晚上,他才以一句谎言“办公室统一安排的”告诉妻子。

“我猜一定是你主动想去,不是第一天了解你,工作上的事你总是只通知不商量。”最开始妻子很不理解。孟祥龙对妻子说:“我们都是党员,都是从农村出来,去的是全市最穷的村,能参与其中帮助群众脱贫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通过做工作,同是党员的妻子最终同意了孟祥龙的决定。

在去大元村的路上,妻子发来短信:“我只希望你去以后注意安全,平安回来就行。”看到信息,孟祥龙眼睛控制不住湿润了,看着窗外不断后移的风景,心里只有感动和决心……

进村那天,下着瓢泼大雨,到大元村的一段公路出现滑坡,无法通行,泉口镇政府派人把孟祥龙送到滑坡点一侧,大元村脱贫攻坚队队长开车到另一侧接他。

到达村里,看着空旷山头矗立着的村委会办公楼,五星红旗飘扬在雨后湛蓝的天空,攻坚队长开玩笑说:“这里是德江的‘西藏’,你看这办公楼像不像边关哨所?”孟祥龙心里默默地想,一定要和大家干出个样子来!

安顿好住宿,就接到镇里的电话,当天晚上要上报脱贫攻坚资料,要求驻村干部到镇里加班填报。他们几个队员又不顾路途危险,再次以一边送、另一边接的方式度过滑坡地方,去到镇里加班,一直工作到凌晨5点才结束。

公路边山体滑坡的滚石

长期的闭塞,大元村部分村民思想比较落后,面对“三最”之难,历任驻村队员都没有退缩,秉着“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困难重重,离德江县城远、施工队伍难找、施工经费短缺等总在阻挡着脱贫攻坚的顺利推进,攻坚队员和村两委干部团结一心,先易后难,逐个攻克。

张玉洪说,由于大元与城镇太远,加之经费不足,不好弄材料,就由村两委干部出面找熟人、托关系到附近的务川县赊材料;施工队伍难找,就动员本地在外务工的师傅回来支援家乡建设,同时工作队员也一同上阵,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施工高峰期,经常会看到队员们白天和群众一起施工,晚上伏案准备材料的辛苦场面。

孟祥龙回忆,前几年决战脱贫攻坚期间,大元村攻坚队员除了最特殊情况,几乎没有请过假,都自始至终坚守在岗位和阵地,全身心投入一线工作。

攻坚队长张健慧、第一书记冉勇华、下派支书何承海由于长时间没有回家,都有小孩和自己认生的感觉;攻坚队副队长杨银桂,父亲在主动拆除家中废弃圈舍时受伤,他仍然坚守在工作第一线,只是利用晚上安排好工作后回去看父亲,第二天一大早又赶回村里。

孟祥龙为村里的孩子穿上冬衣

攻坚队员梁昔洪在村里坚守4年,队员文辉强在妹妹患癌症后,只有在妹妹在世的最后几天才回去看看,办完妹妹的后事,又匆忙赶回村里;队员田太桂在父亲生病到去世,也是忙于脱贫攻坚无暇照顾,没有多陪陪老人成了心里的遗憾。

队员先全军每天都在吃药坚持工作。村支书张玉洪在儿子出车祸后,也是第一天安排好住院后就匆匆赶回村里,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中,原村委会副主任田仁常在手术后立即从贵阳赶回来,投入到产业发展中。

队员杨正涛、王芸、孟祥龙在村里实施“五改一化一维”资金短缺时,主动垫资9万元。队员周前芝经常加班加点修改完善资料,通宵加班成常态,队员邹洪宇、田小毛默默的担任着驾驶员的职责。

脱贫攻坚拆除废旧房屋

脱贫攻坚中,大元村抢抓工期,完成老旧房屋透风漏雨治理51户,完成房前屋后和庭院硬化59户平方米;改厕64座、改厨62户、改圈12户、改水23户、改电20户,新建垃圾池11个,有效解决了村里基础设施差的难题。

年德江县全县出列,大元村也随着撕掉了“全市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历史标签。

电影《攻坚队长》剧照

年,为了记录德江县决战脱贫攻坚的战绩,德江县委宣传部以大元村脱贫攻坚故事为原型,创作摄制了电影《攻坚队长》,生动讲述了在党的领导下,大元村攻坚队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示了德江干部群众实干拔穷根、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使命担当。

坚守大山,再次请愿参与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结束后,时间到了年2月,12日这天正是农历正月初一,孟祥龙的女儿出生,如何给女儿取名字,通过反复思考,最后取名“孟令元”。

“这既是寄托女儿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美好寓意,也是纪念我在大元村难忘岁月中收到最美好的‘礼物’。”讲起女儿,孟祥龙满脸幸福,也是满怀愧疚。

女儿出生没多久,转眼到了5月,根据要求,他可以不再驻村了。可他又一次对妻子做起了工作,克服刚出生女儿需要照顾的困难,再次主动向组织申请,要求继续驻村。

孟祥龙义务为村民理发

德江县委组织部的领导考虑到他从村里往返铜仁路程太远不方便,就把他安排到距县城较近的村。孟祥龙知道后主动向县委组织部报告,申请继续驻大元村。

“现在村里的产业刚起步,我对村情熟悉,我要争取再驻两年,等产业走上正轨后再走。也许对家人是个亏欠,但是乡村振兴任重道远,总得有人付出,我愿同大元村的干部群众并肩前行,努力让‘三最’村变成‘三大’村。”孟祥龙坚定地说。

孟祥龙所说的“三大”,是他结合大元村的实际和村支两委干部共同提出的“战略目标”,即:大元村大有希望、大有可为、要大干一场。并写在村委会办公楼最醒目的位置,时刻提示着自己。

村委会办公楼上的“大有希望、大有可为、大干一场”标语

但是产业发展如何推进,是摆在孟祥龙面前实实在在的难题。为此,他和村支两委走遍了全村每一块土地,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结合大元村山多山大山高的实际,决定坐山靠山做好“山文章”,提出了“十百千万”产业发展思路。

“我们大元村的‘十百千万’工程,是结合我们村土地宽、山林广、野生五倍子多、群众习惯养牛养蜂等提出的战略思路。”孟祥龙说,“十”就是完成10件民生实事、发展培养10名以上致富带头人;“百”是大力推进头肉牛基地建设;“千”是发展亩以上五倍子和桶生态蜜蜂;“万”是发展0平方米以上优质天麻产业。

为困难学生开展“暖冬行动”

“种草为牛羊,药倍蜜蜂忙。”谈到产业发展,孟祥龙就有讲不完的话题……目前,通过努力,“十百千万”工程目前已初见成效。

村支书助理田仁强介绍,在确定民生10件实事后,经驻村队员和村支两委共同努力,解决了修建毛香坡组通组路和黄泥坡组信号基站等多年的“老大难”问题,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在培养致富带头人方面,通过邀请国家林科院、贵州省林科院、贵州省农科院专家到村指导和组织群众外出培训等方式,培养致富带头人12名。全村现存栏肉牛余头,有余亩五倍子和平米的倍蚜虫基地、余桶蜂蜜、商品天麻和种天麻0余平方米。

大元村肉牛产业发展座谈会

目前的大元,产业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梦想越来越接近现实。

回到大山,外出村民纷纷返乡助力

“如果不解决人才问题,大元的发展还是很困难,要多动员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发展要靠大家,只有大家一起聚力发力,大元的明天才会更有希望。”这是孟祥龙和驻村工作队经常念叨的一句话。

“孟书记经常和我在

1
查看完整版本: 绝地求生大元开源德江县大元村攻克三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