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学会分享张山雷本草正义的编著特色
TUhjnbcbe - 2024/6/29 18:03:00
白癜风应该怎样治疗 https://m.39.net/pf/a_7082970.html
                            

导语

年12月29日-30日,由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主办,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医院共同承办的“浙派中医张山雷”学术会议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在兰溪隆重举办。会议文集收录《张山雷本草正义的编著特色》一文,供大家学习,分享。

张山雷(-),名寿颐,江苏省嘉定县人,清末至民国时期著名医家,因母病开始学医,曾拜吴门名医黄醴泉为师学习内科3年,后又从学于朱阆仙学习外科,并协助其师办学,任教务主任,亲自编写各种教材;年应聘赴浙江兰溪中医专门学校,担任教务主任之职,直至病逝。张山雷为中医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著有《难经汇注笺正》、《脏腑药式补正》、《中风斠诠》、《疡科概要》、《沈氏女科辑要笺正》、《医事蒙求》、《脉学正义》、《本草正义》、《小儿药证直诀笺正》、《医论稿》等。

张山雷有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重视考证经典,研究各家学说,对于药物学也有深刻的理解,在其编著的《本草正义》中,记录了很多对于辨证用药的独特见解。

《本草正义》是一本对于初学者非常实用的药物学教材,全书共辑有药物种,编写体例特点十分鲜明,例如对于最早出自《神农本草经》的麻黄、附子等药,则首先列举《本经》《名医别录》的原文为纲领;又如最早出自《别录》的前胡,也引《别录》原文为纲;然后列有“正义”之项目,用来阐述经典原文之义理,遵从原文所述的药性与功效主治,进行开演与论述。“正义”之后列有“广义”,是引述唐代以后诸家论述药物之功用,并逐条逐字评述之。再其后为“发明”项目,是阐述张先生对于辨证用药的独特见解,是《本草正义》篇幅最多的内容。书中所辑有些不是出自《本经》《别录》的药物,只有“发明”而没有“正义”“广义”项目。

《本经》《别录》中有些药物的论述与唐代以后的论述差别较大,用字与语义比较难于理解,因为张先生有丰富的内科、外科临床和教学经验,所以《本草正义》中很多药物正义、广义、发明项目下,对于疾病证侯、药物功效的论述十分详尽,更易于当今临床工作者理解和接受。不过,对于有些药物的论述,张先生认定为意义不通,怀疑为讹误,在引述时删除了极少部分原文,而在“正义”项目中说明。因为《本草正义》作为一本临床实用的药物学教材,只收录二百余种药物,并不是典型的本草学文献著作,此种删减也无可厚非,但是小有遗憾之处。

《本经》《别录》成书年代过于久远,后人阅读二书,遇到疑惑在所难免。对于张先生本人不能确定的原文内容,则列有“存疑”项目,例如天麻一药,《本经》《别录》所称赤箭的主治与后人述天麻的功用,有很大的不同,只能存疑待考。又如生地黄一药,张先生认为《本经》记载主折跌绝筋,即是补血补伤之义;能逐血痹,是因为血不足则痹着不行,补养充足,自然流动洋溢,而痹者行矣;《别录》称能通血脉、益气力、利耳目,也是此义的引申。但是后世医家可能拘于文字之义,认为生地有散血行血之功,可能是误会了生地外用可治疗伤瘀发肿发热而起到清热定痛散血的功用。

清代大兴考据之学,持慎重求证的治学态度,反对空泛而粗放的论证方法,倡导考版本、纠错谬、辩音义,这些在《本草正义》中也有所体现。例如“考异”项目,就是通过对《本经》不同版本的校勘,从而确定正确的文字,或补注不同版本的差异之处。例如《本经》记载半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咽喉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后世版本皆作胸胀,而胀本来就是开张一义的引申,并引《左成公十年传》“张如厕”的张字即是腹满之义。

而“考证”项目主要是考察药物的异名和不同品种来源,确定药物的分属种类。例如大黄在《别录》中明言无毒,而后世本草中将大黄编入毒草类别中,甚至排在毒草类的首位,张先生认为这是《本草纲目》的错误,而且最容易使初学者升起疑惑不解,所以在《本草正义》中将大黄移至草部湿草类别下。

书中尚有“备考”项目,对于所引的文字同音不同形,或者药物同名不同种,暂时不能明确,而只能存疑而备考。例如黄连主治之肠辟(澼)字的考证,以及佩兰的不同种类考证等。

《本草正义》中还有“正讹”“纠谬”项目,讹指错误,谬指极端错误。纠谬只有3条,可能张先生特别强调此3条是不能容忍之错误。纠谬中一则为《本经》记载白头翁味苦温,认为苦温当是误字,因为后世医家多不从之,而日华子以为此药能暖腰膝,当属错谬;一则是王好古认为“附子治督脉为病,脊强反折”,甚至认为附子专治此病,这是不辨外感伤寒及内热生风均可导致腰背反折、手足瘛瘲,不辨证用药是为错谬;一则是天雄可破癥坚积聚,是因为寒湿壅结之证,非用此大辛大温之药不可,而日华子几乎认此药为疡科通用之要药,也属不辨证用药之错谬。

“正讹”项目是《本草正义》中仅次于“正义”“广义”“发明”的内容,主要是纠正医家对于药物的错误论述。例如,以桔梗为例,先引“《本经》:味辛,微温。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悖气”以及《别录》中的原文,在“正义”项目中阐述,桔梗辛苦微温,故所主皆是宣泄散寒之用,在此主要功效之下,所主治病证顺理成章;胸胁痛如刀刺,是因气滞寒凝或饮邪阻塞,桔梗辛温,宣通阳气,故能通痹止痛;而腹满肠鸣为寒滞中下,脾阳不振;惊恐悖气,是寒凌于上,心阳不宣;而桔梗均可治疗,是因为能振动阳气,疏通郁窒,合上中下三焦而统治之要药。从药性上,论述桔梗辛温通利之效甚大,《别录》述能疗咽痛,大概即张仲景治少阴咽痛之意,辛温能通少阴之结气,而非泛指风热上扰之咽痛。随后,在“广义”项目下,进一步阐述,三物白散治寒热结胸、甘草桔梗汤治肺痈吐脓、甘草桔梗汤治少阴证二三日咽痛,均是桔梗辛温开泄之功用,但是后人竟认为桔梗是通治咽喉口舌诸病之药。唐代杜甄权述治下痢、破血积、消痰涎等,日华子述主心腹胀痛、破癥瘕肺痈,金代张洁古述除胸膈间滞气、通鼻塞,成无己述辛散而苦泄、用以下气,李东垣述利胸膈、咽喉气壅及痛、破气滞积块等,清代张石顽述能开发腠理,均与桔梗宣通的作用有关,上焦下焦之病,均可通治。

在基于《本经》中所述桔梗的药性辛温,“正义”“广义”论述其能宣通开泄,治疗三焦病证之后,在“正讹”项目中,张先生进一步阐述,唯独张洁古谓桔梗为诸药之舟楫,载药上行,至胸中最高之分,而诸药中如果有此一物,则不能下沉。明代缪仲淳附和其说,谓桔梗其性阳而上升,凡病气逆而上升者不能用、下焦药中不能用。明代张景岳谓专用降剂时,桔梗不宜同用。张先生于此处按语,《本经》《别录》均没有桔梗载药上行之意,大概是后世医家误会了张仲景、《千金方》的甘桔诸方,或者治咽痛喉痹,或者治肺痈喘咳,而误认为桔梗皆主上焦之病;然而观《本经》主腹满肠鸣、《别录》主下蛊毒等,难道没有下行之用吗?张先生又按,张洁古、张景岳之说,在当时仍很盛行,于是导致桔梗通达三焦、宣阳行气的功用,反而不被世人所信用了。

通过《本草正义》中桔梗一药的阐述,可以明显反映出本书的编著特点,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药物学教材,特别适用于初学者对一味药物的全面学习和理解。书中首先录取《本经》《别录》经典原文,然后在“正义”中对原文药性及功效主治详加论述,这种论述是基于药物理论并且联系临床实际的,让初学者对于经典原文不再觉得晦涩难懂;随后,在“广义”项目下列举唐以后诸家论述,并进行相应的阐述和评论,在“发明”项目下阐述作者本人对药物的独特见解;这些内容不但佐证经典原文的论述,还可以加深初学者对本草文献沿革的全面理解;而对于各代本草学论述中或争议、或难于理解、或错误之处,分别列有各专项,或考证、考异、备考,或存疑、纠缪、正讹,可供随学者参考。

此外,书中尚有,“禁忌”项目是从药性及病性的角度,依于功效主治的特点,而阐明用药禁忌,而非强调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等。其余在兰草和草兰惠兰药下,分别列有“附识”“气味”项目各一条,为附录他人文章以及探讨气味与药性的关系。

综上所述,《本草正义》体现了张山雷重视经典论述、强调辨证用药的主要特点,反映了其应用药物的实践经验和敢于批判、创新的治学态度。

原标题:《张山雷《本草正义》的编著特色》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会分享张山雷本草正义的编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