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古方真武汤治病的故事。
闲言少叙,咱们开门见山。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当时63岁,有十年高血压眩晕病史。
最近这十天来,此人的症状加重了。白天,除非躺下来,否则一定是如坐舟车,眩晕迷糊到无法忍受。一测血压,她自己也被吓了一跳。高压,低压。
怎么办?患者赶紧就医。
刻诊,患者形体肥胖,面色苍白。下肢浮肿比较明显,而且眼睑明显浮肿。脉象沉细而弦,舌淡苔白腻。
细问得知,患者现在除了眩晕迷糊之外,还觉得心悸而惊,总是六神无主,身上怕冷,小便清长,大便不成型,腰膝酸软疼痛,四肢发凉。由于怕冷,患者总想多穿一些衣服。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书方一首。但见:
茯苓、白术、白芍、熟附子、肉桂、炙甘草、生姜。所有这些,水煎服。每日一剂。
结果,服用半月以后,眩晕和心悸之感大大减轻,脑子里感觉十分清爽。
接下来,原方不变,再继续调理半个月,患者食欲增加,四肢开始温热,而且下肢的浮肿基本消失。眩晕之感基本消失。
再量血压,患者惊喜地发现,高压多一点,低压不到。这虽然还谈不上完全符合标准,但是毕竟和从前比好太多了。
伺候,嘱咐以桂附八味丸调理善后。随访一年,患者病情未曾复发。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好了,我们现在看看这里的学问。
开篇的时候,我说了,咱今天这里讲的,是古方真武汤治病的故事。医案里的方子,其实就是真武汤加减。
那么,真武汤到底是个什么方呢?
这个方子,源于《伤寒论》,它到底能干啥呢?就是温阳利水。主治,就是阳虚水泛证。
什么是阳虚水泛证啊?咱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一个人脾肾阳气不足了,水湿代谢运化不出去,都积存在身体里,形成了水湿泛滥。因为阳虚有寒,所以患者脉沉细,舌淡胖,苔白滑,而且畏寒肢冷。水湿泛滥,所以开始浮肿。水湿下走肠间,患者就腹痛下利。水湿上逆肺胃,所以患者可能咳嗽,可能欲呕。水湿上犯于心,患者可能心悸心慌。水湿阻滞,清阳不升,那患者就头脑迷糊。
这个时候怎么办啊?就得温补阳气,利水消肿。
医案里这个患者,其实就是阳虚水泛,一丝一毫都没差。
不信你看,她也是身体畏寒怕冷,四肢发凉,腰膝酸软,脉沉细,舌淡苔白。这不妥妥的肾阳不足吗?
阳气不足,水湿泛滥,所以她体胖、浮肿、苔腻、脉弦、便溏、心悸心惊。这是显而易见的啊。
唯一有点特别的,是这个患者作为现代人,被检测出血压高。为啥血压高啊?因为阳气不足,水湿阻滞,气血想往前奔涌,一没有动力,二遇到障碍。咋办?为了满足重要脏腑的需要,人体就自动提高血压,加大了气血向前运行的动力。如此,作用在单位血管壁面积上的压力就提高了。这就形成了高血压。
所以说,解决这个患者难题的办法,就是利用真武汤,温阳利水。
读者朋友,中医的魅力,就在于辨证论治。高血压眩晕,我们常规思路,就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抑或痰湿引动肝风,导致风痰上扰。
但临床上,并非所有的人都如此。我们不能一刀切,一定要看具体情况,辨证施治。医案里这个患者,就是阳虚水泛、清阳不升。所以,即便是镇肝熄风汤、半夏白术天麻汤这样以往行之有效的方子,也无济于事,而是必须以温阳利水法来应对。敌变,我也变。我们不能以不变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