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重庆南川庙坝人致富有三不不等不靠不要
TUhjnbcbe - 2023/8/26 19:17:00
贵州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dashoubi.org.cn/e/wap/show.php?classid=2&id=247572

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我们*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小康社会、小康生活,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千年期盼。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为记录好、呈现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壮举,荔枝新闻深入全国在小康社会建设中颇具特色的市、县(区)或村,把笔头和镜头对准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如实记录中国共产*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小康而奋斗的非凡历程与辉煌成就,生动展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拼搏与奉献,展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示小康的成色与温度。

02:16

 荔枝新闻记者/刘蔓摄像/南川区广播电视台、重庆市南川区融媒体中心剪辑/周胜男
  在重庆市南川区有一个风景秀美、民风淳朴的小山村——庙坝村。初秋的庙坝村依旧是满山叠翠,树密虫鸣。在这个青山绿树掩映之下的村子里,整齐的瓦房和崭新的楼房错落有致,规整平坦的水泥路串联起庙坝家家户户的通畅和幸福,可以说是:人行山村绿染袖,风过农家闻花香。

生活在这里的庙坝人,近年来日子越过越红火。从年到年,全村村民人均收入增加了5倍,大部分农户在城里购买了商品房,还有不少人开上了小汽车。庙坝村民对蒸蒸日上的好日子充满了盼头:“现在交通方便了,产业也发展好了,基础设施也完善了,我们的日子过得甜甜蜜蜜。”

庙坝村在年实现了全村脱贫之后,日子就像山间郁郁葱葱的林木一般,充满了勃勃生机。年底庙坝村获评“全国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年7月又被评为“重庆市首批美丽宜居乡村”。近年来,庙坝村的变化可以说日新月异,从贫困村蜕变为宜居村;从无人问津的“苦寒地”蜕变为游人络绎不绝的“网红景”,是什么撑起了庙坝的逆袭之路呢?

(庙坝村获评“全国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

 一条公路脱了贫!从赶集“两头黑”到“村镇半小时”

庙坝村位于海拔米的山间,地处三山夹两谷的“Y”字地形。这样的地理环境给这个山村带来了优质的生态环境和得天独厚的美景,却也将庙坝人“锁”在了大山深处。“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庙坝村守着绿色宝库却只能过着贫穷日子。

过去,庙坝村到最近的集市要跨过一个峡谷,翻越一座大山,往返时间需要七八个小时。当时人们出门赶集通常都是“两头黑”——天不亮就出门,天黑后才回家。

村里的*支部书记程坤祥提起庙坝村过去的交通,很无奈地表示:“走不动”。“在公路修好之前车子根本走不动,最快也只能是骑摩托车,路上要耽误不少时间。”

直到年,山王坪景区至庙坝村的公路油化通车,将村里与景区串联起来,这条路开始为庙坝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源,也注入了蓬勃生机。

现在,从庙坝村到镇*府只需25分钟。村子里半数居民也购置了私家车,庙坝村“望得到屋,走得人哭”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庙坝村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路的瓶颈打通了,不仅让庙坝村的村民走出了大山,也让昔日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庙坝风景,越来越受到游人的喜爱。

年庙坝村全年共接待游客3.5万人次,昔日冷清寂静的小山村渐渐热闹了起来,过去贫困的生活也跟着红火起来了。

来村里的游客逐年增多,可到了村里却找不到吃饭和住宿的地方。

曾经是庙坝村村主任的田应权看到了机遇,他劝说大家办农家乐却遭到了不少人反对:“修建农家乐至少投入几十万,万一打水漂怎么办?”

年,田应权决定不再担任村主任,为全村人做示范,办起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

出人意料的是,田应权靠农家乐年收入二三十万元。村里其他村民看着收益好,也纷纷办起了农家乐。如今,庙坝村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已成为庙坝村增长最快的产业。

目前,庙坝村已经从刚开始的1家农家乐,发展到现在的5家农家乐、1个游客接待中心;住宿床位从最初的21张增加到了多张;旅游收入也从最开始的一年7万元增加到现在的万元,同时带动村民劳务增收20余万元。

道路通,百事通。如今,驱车行驶在庙坝村的山间公路上,山路蜿蜒盘旋,通到家家户户。

细长蜿蜒的公路正像水彩笔勾勒出的美丽线条,绘就着幸福安乐的庙坝画卷。

(山王坪景区至庙坝村的公路)

“一苦一甜”致了富!从乡村“土货”到特色“爆款”

过去的庙坝村不仅出行难,吃饭也难。

“三元庙坝石旮沓,红苕洋芋包谷粑”,庙坝村耕地少,且全为坡地,无一块水田,村民主要依靠种植玉米、土豆、红薯等旱地作物维持生计。

程坤祥回忆起过去庙坝村的日子十分感慨,“过去的日子穷撒,平时吃的都是苞谷,哪能像现在吃得到大米呀。”

为了吃点米饭,村民们要背着包谷洋芋走四五十公里的山路去换大米,一年到头在大年三十才能吃上点大米饭。

这样的穷日子也因为交通的便利而得到了质的转变。

(天山坪峡谷汪新/摄)

在游客到来之前,村民们怎么也想不到漫山遍野生长的竹笋、自由散漫放养的家禽、地里无人问津的土货会成为游客心中的“爆款”。

在游客眼里,这里山上长的、地上种的、家里养的东西都是最天然绿色的生态食品,愿意出高价购买。现在,竹笋、蜂蜜、天麻、*参、*连、土鸡等产品成为了当地的特色旅游产品,来自各地的游客也享受到了舌尖上的生态。

其实,上世纪60年代庙坝村就已经开始养殖中蜂,*连种植在庙坝村也有了40年的历史,可是由于交通不畅,这两大产业并没有让庙坝村的人真正富起来。

直到年,路通了,产业也兴旺了。

(俯瞰庙坝村)

“之前*连产业和中蜂产业我们不是做不好,只是规模小。因为没有人来买,种了再多也卖不出价钱。”庙坝村第一书记宋建峰提起现在的产业,言语中透露出一分喜悦:“现在路通了,我们的产品也能够拉出去卖了,14年的时候全村的*连产业规模只有几百亩,到年已经扩展到近亩,一年下来*连的产值就达到了万元。”

庙坝村二组居民冯登奎,几代人都一直居住在两间上百年的破旧老木屋里,晴天透光、雨天漏水,却无力改善。上世纪八十年代,冯登奎试种植了1亩*连,3年后即收获了40斤*连,换来1元钱,并以此修建了两间新房。如今他种植15亩*连,每亩有近斤收成。由他帮扶的贫困户也实现了年收入超过5万元。

李安英是庙坝村的脱贫户。今年,李安英家共种植了23亩*连,她收获了其中的3亩,获得*连余公斤,按今年市场价每公斤元计算,可收益8.55万元左右。 

(李安英在院子里晾晒收获的*连)

脱贫致富,多亏了国家的好*策,也离不开庙坝村民的勤劳奋斗。他们不仅敢于吃“*连苦”,也收获了“蜂蜜甜”。宋建峰说:“现在我们村的蜂蜜卖得特别好,依靠老客户和到村里游玩的游客就能够自产自销,卖得差不多。养蜜蜂的人越来越多,还有很多在外务工的人现在也返乡回来养蜂了。”

(目前,山王坪镇庙坝村迎来了蜂蜜收获季)

梁大文就是这样一位从外乡返还的养蜂人。“以前观念老旧,守着宝山哭穷,现在才知道身边的绿水青山就是大家苦苦追求的金山银山!”梁大文说。

看着家乡的巨变,梁大文也决定回来“闯一闯”。他在和亲戚的闲聊中,了解到现在市场对野生蜂蜜的需求较大,而且价格也比以前更加稳定,所以他的第一份事业就选择了养蜂。

由于庙坝村的生态非常好,没有污染,蜜源植物多,产出的蜂蜜是当之无愧的纯天然“药蜜”,符合市场的需求。所以,梁大文“试水”的第一年养殖了30群中蜂,当年卖蜂蜜的收入就达到5万元。年,梁大文的中蜂养殖规模扩大到群,收入达到了近20万。

日子好了,村民的钱包也渐渐鼓了起来。手上攥着票子,村民的生活也有了底气。

(庙坝村改造过后的烂坝场民居)

绿色发展圆了梦!从“漂流木”到“摇钱树”

在庙坝村,出门是青山,抬头见蓝天,吃的无公害,喝的山泉水,绿色生活真真实实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不断吸引着远方的游客源源不断到来。年到年,短短5年时间,庙坝村全村人均收入就增长了5倍。旅游的发展也让村民们深刻地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在发展初期,伐木增收曾是庙坝人最先想到的办法。

但没有公路,再多的木材也运不出山,无奈之下,只好把砍好的木头拉到峡谷里,等到下大雨涨水时,将木材扎成木筏放进河里,人带着铁锅等生活必需品跟着木材一起“漂流”,这一漂通常得十天半个月,到达下游贵州省三桥县后,再用车从三桥县将木材拉到木材站出售。但巨大的人力投入和危险的放排运输,带来的却是对比悬殊的微薄收入。

砍树换不来金山银山,庙坝人开始转向绿色产品的种植和生产。

(庙坝村村口)

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种植*连需要大量的树木遮阴,村里人谁种*连,就会在旁边种上一棵树。一株*连一棵树,庙坝村的山就随着*连的生长慢慢绿了起来。在国家*策的引导下,庙坝人从原来的“砍树人”变成了“护绿人”,原来的“漂流木”也变成了庙坝人的“摇钱树”。

除了种树,保护野生动植物也成为庙坝人的共识。庙坝村目前森林覆盖率达89%,动植物种类繁多。白颊黑叶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仅存0多只,庙坝村周围就有余只。

为了保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颊黑叶猴的核心生活区域,庙坝人面对艰难抉择,一致决定关停了村里唯一的企业——龙塘水电站。这让全村每年牺牲了六七十万元的产值,但是却还给了野生动物一处宁静的天堂,为子孙后代留下多彩的家园。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颊黑叶猴李非/摄)

庙坝村的逆袭,靠的不仅仅是丰厚的自然条件,也是村民们勤劳朴实的精神。他们敢吃*连苦,乐享蜂蜜甜,勇办乡村游,靠着这三大产业,实现了从“靠山吃山”受穷,到“护山养山”变富的跨越。

“我们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程坤祥作为*支部书记,对村子的未来有着进一步的设想:“我们要把产业做大做强,把乡村旅游发展好,把进城的路进一步升级,让村子里的环境更加规范、干净、整洁。”

和过去相比,庙坝村的天空依然澄碧不染,山岭依然苍翠巍峨,似乎一切都不曾变过。只是庙坝人的脸上少了愁容,添了喜色。
  (图片由重庆市南川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庆南川庙坝人致富有三不不等不靠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