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徐敏月
陆遥是年“为爱黔行”夏令营最小的营员之一,他的第一次采访对象是当时的杭州市下城区援黔干部、黎平县委常委、副县长周国江。随行陪同的陆妈妈记录了他其中两次的提问:“在两年多对口帮扶的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您是怎么解决的?”首次采访的成功,给陆遥带来了信心,使他在后续的数次采访过程中表现得游刃有余。
为什么要学习如何采访?
正如原杭州日报主任记者楼时伟所说:“采访的过程,是孩子观察力、自信心不断提升的过程。”他认为,孩子参与采访、写作的过程,是一个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交流沟通、语言表达、归纳总结的过程,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
采访前,营员们要先熟悉受访者相关背景资料,这就需要一个收集资料的过程,这当中涉及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采访时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采访过程中,如何让陌生的受访者打开心扉,侃侃而谈?这就会非常有效地锻炼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采访结束后,要从受访者众多的话语中,提炼出有用的重要信息,这一点就非常考验梳理与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去黔东南采访谁?
在7天营期中,孩子们会走访并体验哪些杭州市援建的黔东南扶贫项目?
黎平县坝寨乡牛蛙养殖项目基地,是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果的代表,自推广牛蛙稻田混养以来,已经为当地每亩水田增收超过万元;位于铜关的酸汤酱加工厂,扶助当地特色酸汤产业实现批量生产,使地方饮食配料远销杭州、上海、福州等大城市;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在中潮工业园区建成的平米天麻加工车间、育种车间、冷链仓储、天麻菌种厂等,帮助当地天麻、茯苓等药材产业集约化发展,以龙头专业户带领大批农户共同走向富裕。
在采访扶贫成果的过程中,孩子们还将看到东西部扶贫协作带给黔东南的巨大变化。农村基础设施越来越好,改善了居住环境;针对女娃教育设立奖励基金,让大批山里的女孩子得以上学受教育。产业兴旺解决了农民弃农奔城的问题,有效减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人数;在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具有浓厚少数民族文化色彩的少数民族节庆文化方面也起到积极作用。
年暑假,每日商报将继续在杭州中小学生中选拔一批“公益担当”,化身小记者,在专业记者的带领下前往黔东南,参观乡村振兴产业项目、采访援建干部和扶贫受益的老百姓、关爱留守老人与儿童,进行一次非常有意义的采访与交流活动。
本文来源:每日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