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云南盐津,一个你来了就会爱上的地方在昭
TUhjnbcbe - 2023/7/13 20:55:00
白癜风治疗援助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zx/57907/

对于食客而言,民以食为天,无论走到哪里,头等大事肯定是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通过美食了解一个地方的人文风情、地域文化。好的美食不仅仅是过足口瘾,更是一次饮食文化体验的过程。有美食的地方,自然心甘情愿驻足,谁会拒绝舌尖与美食浪漫的邂逅呢。

盐津,就是让人不得不驻足的地方。

许多外地人离开盐津时总会留念地感叹:盐津人太会弄吃的了,在盐津一定要学会吃。盐津人总会骄傲地说:天上飞的只有飞机不吃,水里游的只有轮船不吃,四条腿的只有桌子板凳不吃。煎炒烹炸也好,蒸煮炖烤也罢,都可以进入肠胃。这不是说盐津人饥不择食,相反却是盐津人对饮食文化的自信。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良好的食材,既使是身怀绝技的名厨,也无法做出让人交口称赞的美味佳肴。盐津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变化多端的立体气候,湍湍溪流,繁茂植被,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食材资源。

盐津物产丰富,这在盐津的历史上是有案可查的。盐津属乌蒙山系,山体巍峨耸翠,海拔米以上的山峰就有32座,河流达条,森林覆盖率达54.5%,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毫米以上,年均气温18℃。清末进士本土诗人李明璋的《咏落雁四时景·春》:“春容淡淡巧凝妆,裹雾梳云粉黛光。欲近龙潭凭雨洗,佩将芹草作兰香。桃红点点唇初抹,柳绿丝丝鬓未霜。”生动刻画出盐津山青水秀人更美的自然环境。民国陈一得编《盐津县志》载:“山林多竹木,场圃饶果瓜”、“山高谷深,物尽繁殖,足为民生资源”描绘出山上的竹木青翠欲滴,园里瓜果四季飘香,物产繁茂利于生存的环境,这为勤劳的盐津人民创造了良好的耕作条件,提供了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平台。

盐津四季青山拥翠,云蒸霞蔚,有“天然氧吧”的美誉,物博人勤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被称之为“乌蒙珍禽”的盐津乌骨鸡,汤清味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享有“食为肉之首,药为肉之冠”的美誉。罗汉笋,方竹笋,慈竹笋,苦竹笋解除油腻,健脾开胃,尤其罗汉笋在国内一直列入高档蔬菜之列,素有“菜中灵芝”之美称。玉米,紫薯,洋芋,魔芋原生态的粗粮抗癌健身;落雁状元大米,兴隆牛骨头精米风味独具。各类蔬菜*瓜、奶奶菜、白菜、青菜脆莹香嫩,爽口爽心养胃。油辣菇、猴耳菇、茶树菇、牛肝菌、三大菌热闹了夏的山野。

因为山多,山上野猪、野兔、野鸡等飞禽走兽时现踪影,竹笋、野菜等野生植物漫山遍野;因为田多,田里泥鳅、*鳝、田螺等可食之物俯首可见;因为河多山涧多,河中山涧里溪鱼、河蟹、*辣丁等水族资源品种繁多;因为空地多,空地上可以种植各类果树和各种蔬菜,同时,还可以养猪、养鸡、养鸭、养鹅……等等这一切,都为盐津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绿色食材。

盐津群山包裹,饮食习性自有独到之处。盐津的饮食文化兼纳川滇黔的精髓,而又独具一格,对菜的讲究,对味的把握,强调川菜麻辣鲜香,追求口感鲜、淡、纯、厚的隽永。“道法自然”就是盐津饮食文化的精髓。这就不难理解在昭通各区县中极有口碑,有“吃在盐津”之赞誉。

一盆清水淹没翠绿的青菜,清香淡爽,昵称白水菜。大鱼大肉之后,白水菜堂而皇之登堂,成为最受欢迎的佳肴。河鱼再贵都敢吃,虽然真假难辨,接受河鱼的招待,感觉都不一样。三大菌(鸡枞)是这里的宠儿,逢时不吃三大菌,感觉人都要掉价。奇臭无比的“打屁虫”是绝对的美味佳肴,或香酥或泡酒,寻常朋友难得受到“打屁虫”的款待。饭桌上最常见的菜是红苕尖、南瓜尖、葵瓜尖。市场上此类产品甚为丰富。

代表美食最高水准的是盐津十大名菜:椒麻乌鸡、辣子豆腐、活水肉石鲃、*姜豆花、腊猪蹄炖粉条、天麻炖乌鸡、酸菜米豆汤、粑粑回锅肉、酸辣肘子、微菜乌鸡。既有名厨名店招牌菜,也有寻常百姓家常菜,都选用本地原生态的食材加工而成,色香味极佳,菜品典故意味深长。比如酸菜米豆汤又名智慧汤,来源于庙坝一个农村妇女的故事,村妇用围腰帕盖住男人的头猜吃什么菜,借机放走了情夫,很智慧地处理了一场家庭危机,智慧汤一时成为饭桌上的经典谈资。品一方名菜听一个故事,食客投箸大笑:美食美情也。寄情于山水,放逐于心灵,大快朵颐,这是饕餮食客最幸福的时光,岂不痛快。

盐津小吃是盐津饮食的一张名片。“中国·豆沙关美食文化节”以好玩、好吃、好喝、好看聚集人气,游客在饱览豆沙美景之后,还可到古镇“美食一条街”饱口福。美食节期间,盐津县域内各具特色的美食汇聚豆沙。40余家美食餐饮商参与,美食品种丰富,很多摊位每天还花样翻新,不断推出新品。“美食一条街”一排排的各种名优小吃五彩缤纷、香味扑鼻,诱得游人食欲大增。走到哪儿,哪儿就是一场舌尖上的饕餮邂逅。每一家摊位前都挤满了游客,有的还排起了长龙,大家吃得酣畅淋漓,过足了嘴瘾。猪儿粑、桐子粑、包谷粑、*粑、泡粑、火草粑等一系列米制品甜得够味,把盐津人的柔情一展无余;凉皮、凉面、凉糕、凉虾、凉粉、冰粉等清凉小吃是烈日之下最好的解渴安心之物;小笼包子、鸡汤水粉、麻辣水粉、炸洋芋、小锅米线让您品出盐津人火辣辣的生活激情;糖包谷花、苕巴丝、炒米糖、苕果果、溜溜汤圆、包谷花、巴壳子等农家传统小吃,甜辣酸香都够味。

美食当前,食客们顾不上斯文,走累了,吃累了,一屁股坐在通道口上歇歇脚,眼睛永远不会闲着,尽情看着摊位里师傅们各显绝招。老板一边热情招呼客人,一边大声吆喝“猪儿粑,热——地——哦”,长声吆吆地招呼,吸引游客把特色美食捎回家。大包小包装下了美食,却装不下食客心里最美的时光。

有这样一种说法:在盐津,要做的事很简单,要么在吃饭,要么在吃饭的路上。倒不是说盐津的生活有多富足,从金沙江大峡谷吹来的风,养了一方山水,暖了一脉人情,闭上眼,守一湾江风,品一方美食,人文风情入骨,地域文化随心,怎不乐哉?盐津毕竟是一个有历史底蕴的地方。

在盐津就餐,最好选择家常小馆,这种小馆集中在沙坪桥、老街、下场口,价廉物美,服务周到,关键是在闲适状态下才能吃到最有盐津风味的菜肴。随便踱进一爿家常小馆,你就是尊贵的客人。店家立马冲上凉沁沁甜丝丝的苦丁茶,让你卸下舟车劳顿的疲惫。丰腴俊美的老板娘招呼完客人,把菜在菜板上切得雨一样骤响。就对着当街的一方窄灶,抽油烟机咔咔在响,胖胖的店家挥舞着锅铲叮当作响,潇洒自信极富节奏。才烧一支烟的功夫,老板娘就喊上菜了,还热情叮嘱:“菜来了,慢慢吃,有事喊一声哈。”细嫩的乌骨鸡、醇香的老腊肉、新煮的毛格豆、清脆的鲜竹笋、滑嫩的蕨苔……几个家常菜就挤满了八仙木桌,配上一杯劲道的庙坝包谷酒,氤氲袅袅,麻辣鲜香吃得满头大汗,惬意非常。

盐津人有蹲茶馆的习惯。酒足饭饱后踱到东方大桥头或者滨江路的茶楼里坐坐,在方木桌前坐下,一杯绿茶才2元,刚平街的茶楼是四楼,水泥柱墩支起的吊脚楼招揽了一江清风,凉爽而舒服。诗人于坚说:盐津这地方行*上属云南,文化心理、生活方式却属四川。这话不假,左右茶客们川言蜀语确有身处川地之感,满街红男绿女匆匆,皆是路人不识。借一方木窗仰望:蓝天白云、峡谷静水、茂林修竹、美食美女,真可谓“美景与美食齐飞,清茶共清心一味”,方叹不虚此行。这应了陈尧佐“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风斜日鲈鱼乡”诗句的意境。真的,在盐津久了这滋味会长进骨髓,*牵梦绕,即便舟车远足,百菜无味时,一定急寻有盐津招牌的餐馆,念想着盐津菜满口盈香的滋味。乡愁就是味觉上的思念,无论一个人在外闯荡多少年,即使口音变了,但对故乡的食物,仍怀无限念意。

盐津的饮食文化自有一份淡然情怀。一杯浓浓淡淡的绿茶,对着青山白云,对着街肆行人,就可以呆上半天。偶尔面前飘过谈笑满怀的美女,羞涩一笑,浪漫而简单,只要开心就好。慢慢品味你会发现,特色餐饮、茶馆文化、吊脚建筑等地域习俗,浓缩出盐津人特有的豪放与倔强。

这种体味往往来自精神上的吸引,更是文化上的认可。盐津素有“滇川门户”之称,长久的商贸过往,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夜郎文化、巴蜀文化与滇中文化在此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川半”文化。县境内遗址、摩崖、石刻遍布全境,溪流、峡谷、险滩、丛林、田园汇聚一体,奇峰、绝壁、怪石、溶洞、瀑布互成映衬,宛若一幅瑰丽的山水田园风光画卷,是亲近自然、修生养性的好地方。

盐津有道,袁滋题壁,滇南枢纽,千年商驿。

盐津产盐,盐城驿口,因盐得名,因盐兴市。

盐津有味,古道古镇,古风古韵,古纳四面八方;美山美水,美女美食,美收天上人间。

守一方山水,读一卷诗书,本地文人就这样概括自己的盐津,骄傲而自信,完全可以想象到看过山之高远,阅过古道的径深之后,那份淡定与从容。“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想来东坡居士亦是看惯了人生百态,内心方才如此淡定从容,和千年古道中走来的盐津诗人冥冥之中竟然暗合天成。

山川有情,岁月留意,借一份阳光,在温情的盐津等你,一起驻足,沉醉于一份恬淡的光阴。

一个村庄的宴席

老家的表叔来电话说,要给幺儿接媳妇,让一家人去耍(耍,盐津方言,做客的意思)。放下电话,心理就不平静,多年没有回家了,是该回去看看了。来自故乡的邀请,是乡情亲情的重温,不能拒绝。

在故乡的小镇,遇了婚丧嫁娶、孩子过满月、乔迁新居这些红白喜事,按乡俗都是要办酒席待客(方言中读kan音)的。家中有这些喜事的一方要置办宴席款待过来帮忙及添贺礼的乡*亲朋,称之为“待客”。待客的水平反映一家人在村里的地位和声誉,主家往往倾其所有要把宴席办好。老家办宴席叫办九大碗。九大碗既是指宴席中上菜的数目,也指宴席的本身,乡人路头碰面,都会热情招呼:走啊,吃九大碗去。

一家办事,全村帮忙,一个村庄的宴席随着日子的到来有序铺开。

请大管和内管是主家首先要做的事。大管是决定着宴席质量好坏的关键人物,并负责安排宴席一切大小事宜,极其重要。通常会找本村德高望重的人来担此重任,一般为公职人员,比如教师、村长等。乡民认为公职人员“有威信”、“处事妥帖”、“经验丰富”,能镇住大场面。大管要根据主家的客情箍定桌数规模,买多少菜,需要多少帮手,联系掌勺大厨、二厨,搭建场地等等。内管负责所有财务往来,喝什么酒,烧什么烟,买什么原料,出几个菜,支客使人都由内管说了算。好的内管,可以把整场宴席安排得顺利妥当,若请到了经验不足的内管,必定手忙脚乱、错漏百出,甚至得罪主家、怠慢宾客,导致宴席蒙上不悦的情绪。

宴席一般三天,头天叫花椒,第二天叫正酒,第三天叫复宴。花椒这天厨师首先到场,确定好位置,三炉四灶一字摆开。现在一般用钢板焊制的大铁炉,以前是用红砖头砌出临时的炉灶。由于菜太多,通常都会架几块案板,充当厨房操作台。案板一般是特制的宽大木板,厚实而牢固,分红板和白板;红板切生肉,白板切菜,切菜分菜就在案板上完成。负责洗菜分菜的一般固定八个妇女,菜必须分门别类的摆放好,开席的时候直接端上桌。

农村办一场宴席是一项大工程,需要好几百个碗。品碗,饭碗,盘子哪家有多少,内管比谁都清楚,这些都由他指派人去借,然后在本子上详细记下张顺家十个小碗,李二娃家五个鱼盘。乡人和气一般都会借,有破损,主家是会赔的。炒菜用的超级大锅好借,那时候家家户户的灶台上都有这种煮猪潲的大锅,抬来洗干净就是。借桌子借板凳就是满街娃儿些的事,桌子是八仙桌,板凳是长条凳,内管会仔仔细细在配桌子的四条板凳上,认真用毛笔写好主人的姓名,防止扯错。不得不说,那时候农村人把那种互帮互助,充分利用资源的美德真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娃儿些特别喜欢看杀猪。主家会把辛苦养了一年的猪杀了待客,不过杀猪可是个体力活,必须要几个彪形大汉才能搞定。杀猪匠一边说笑一边操作,杀猪、吹气、刮毛、开膛,一只活蹦乱跳的大肥猪,在杀猪匠的利刀下被跺成一刀刀红白相间的猪肉,猪头猪脚猪下水也都收拾得干干净净。娃儿些更为兴奋的是,猪腹隔膜里的水泡杀猪匠会摘下来送给他们玩,还会把扁担肝(猪胰脏)割下来送给他们拿去烤来吃。这个扁担肝要放一点盐,用菜叶子裹着在炉火上慢慢烤,味道巴适得很,小时候我就吃过。

肉准备好了就是大厨的事了。

办酒席是个大事,需要做平常难得吃到的大菜,所以一定要请一个远近闻名的土厨师掌勺。虽说这些土大厨没“厨师证”之类的资格证明,但是他们做菜的味道和风格,大家都心知肚明,因为做这一行靠的都是口碑。所以说,能被主家请来帮忙的肯定都有两手绝活。如今,这种乡村土厨已经渐渐消失。相反,一些在城里打工的新型厨师慢慢走进乡村,做起了“农村酒席一条龙”的生意,总感觉没有土厨师手艺好。

大厨会根据天气、主家的要求安排菜谱,但上菜一定是九大碗。固定的每桌八个人,九碗菜。大碗,更准确的名字是斗碗或者品碗,是容量很大的碗。九大碗的第一碗,特别称为“头菜”或“镶碗”,一定是用蛋卷子覆盖在酥肉等食材之上,蒸半小时加高汤撒葱花,必须是放在餐桌中间以显尊贵。

关于九大碗,有民俗学家认为是清代才开始形成的一种饮食习俗。“九大碗”在盐津有个民间传说,说中和一个叫杨秀蛟的人,小女杨再禧天生丽质订婚后尚未过门而身患肿瘤,外界传言其不嫁而孕,婆家轻信谣言,认为杨再禧败坏门风,遂多次逼其退婚,不久就冤屈上吊身亡。事后,母亲冉杨氏悲痛欲绝,决定上北京告御状,最终荣获“圣旨旌表”金匾。牌坊完工当天,冉杨氏心情异常振奋,便拟菜谱九道,大摆“九大碗”宴席三日。其菜谱为:沉冤得雪(清河水煮细鲢鱼),一清二白(菠菜煮豆腐),愁肠寸断(爆肚头),云开见日(荷包蛋),千丝万缕(鸡肉炖粉条),老马识途(筇笋炖猪脚),皇恩浩荡(镶碗),八仙过海(酥肉),九九归一(猪膀膀)。

民间还有一首《九碗歌》:主人请我吃晌午,碗儿摆得像座山;一举成名是香碗,同心同德夹心肉;三碗糖扣心心印,四碗锦上添花酒米饭;五碗山青水秀鱼肉美,六碗鸭子一整盘;七碗墩墩儿有块数,八碗肥肉耙漉漉;九碗一青二白煮豆腐,酒足饭饱一身酥。歌声既感谢主人热情招待,也有对厨师办置九大碗手艺的赞美。歌词和传说相映成趣,乡情乡味别有一番滋味。

故乡的风土人情一幕幕浮现在眼前,表叔的邀请提醒自己与那片土地的血脉关联。明天回家吧,参加故乡的宴会,我能想象表叔家开宴的盛况:数十上百人聚在一处,在一阵鞭炮响后,于漫天青烟中按男女的区别,辈分的高低,分散坐于一张张八仙桌旁,伸箸畅食,举杯畅饮。不远的地方,红砖的土灶上叠着高高的蒸笼,热气腾腾,简易的案板上堆满菜肴、餐具。腰拴一截油迹斑斑围裙的厨师飞快地挥舞手中的锅铲或菜刀,一碗碗菜流水一样地端上桌子,表叔不停地招呼客人说人手少,菜不好,大家多多原谅…

来源:大盐津

转载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故版权皆为作品作者所有,

内容亦为作者观点,如涉及内容、版权及其他问题,请私信联系,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云南盐津,一个你来了就会爱上的地方在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