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德江沙溪乡六位一体谋发展,撑起增收艳
TUhjnbcbe - 2023/7/4 20:27:00

脱贫质量高不高,产业支撑是关键。近年来,沙溪乡围绕产业发展革命“八要素”,用活“2+N”产业发展*策,适时推出“生态立乡、产业富乡、旅游活乡”发展战略,建成了茶叶、核桃、花椒、烤烟、天麻、肉牛“六位一体”生态特色产业,为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撑起一片增收艳阳天。

由“黑”变“绿”华丽转身,高山云雾出好茶

10多年前,沙溪乡是德江县的主要产煤区域,挖煤、运煤、卖煤“一条龙”服务,虽然煤炭给当地部分群众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收入,但是,也让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

10多年来,群众积极响应当地*委*府号召,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道路,爆发出“后发赶超”激情。

沙溪乡具备海拔高、多云雾、寡日照、常低温天然优势,为发展“云雾茶”系列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良环境。

“从煤厂关闭以后,茶产业渐渐发展起来,这生态也绿化起来了,到处望去都是绿油油的,比以前好得多了”。见证了从煤炭“黑”到茶山“绿”的云雾茶种植合作社茶园管理员朱天贡乐呵呵地说。

国家农业部威检测机构出具的茶叶《检验报告》显示:茶产品水浸出物43.5%,硒含量0.4mg/kg,锌含量49.6mg/kg。

目前沙溪乡已发展茶园余亩,其中,多亩分布在以前的采煤区域,茶叶产业已经成曾经采煤村寨的主要产业。

据沙溪乡产业专班技术员樊兴无介绍,今年可采茶园余亩,产值在万元以上。

如今,沙溪乡境内共成立了两个公司、10个合作社,使沙溪乡的茶叶产业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站式服务体系。

泡核桃变成“摇钱树”

汪家坝,是沙溪乡舒家村的一个自然村寨,辖上汪、下汪和堡上3个村民组。早在改革开放之初,这里就以其盛产的核桃而闻名省内外,是沙溪乡的一个核桃核心区。

群众吃的是核桃饭,用的是核桃钱,穿的是核桃衣,核桃带他们走上了小康路。

核桃种植大户任达亮家,有30年树龄的老核桃10多株,每年核桃收入都在两三万元。全乡有这样树龄的老核桃树多株。

汪家坝的核桃都是泡核桃。个大、壳薄、仁白、肉饱、味香,营养丰富,典型的优良品种。群众都有喜欢自己挑选优质核桃种子来就地育苗移栽习惯。

群众自己选种育出的苗相当于实生苗,缩短了起苗、拉运、分发等中间环节时间差,是提高核桃苗成活率的最佳选择。

在沙溪乡申家村老房子组有一根更大的核桃树,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树龄约在年左右。

小有名气的沙溪核桃,老品种零星点缀,新品种布满山头,正以它昔日的风采助推产业“八要素”向纵深发展。全乡新建亩核桃园,同样它崭新的姿态茁壮成长,逐步变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又一根“摇钱树”。

两“溪”携手做强红花椒

“海底捞”,是江苏省吴中区越溪街道年对口帮扶沙溪乡而注册的花椒名称。

*桂强是沙溪乡的花椒产业大户,在龙坝村承包荒山发展亩花椒,如今不仅绿了荒山,还让许多妇女、老人实现了家门口务工有收入。“我今年72岁了,在这花椒地里做活,每天块,只要天不下雨,我一个月出工20天没得问题”。一位精神矍铄老人坚定地说。

“你看,这花椒已经开始结果了,明年就会进入盛果期”。德江县金绿黔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员范波一边指导社员除草,一边信心满满地向笔者介绍。

清香四溢的大红袍花椒,遍布村村组组,为广大农户又增添了一条致富门道。

在沙溪,通过合作社发力,全乡近亩闲置土地全部流转,满足了亩花椒产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农民多元增收机制全面形成,群众内生动力全面激发。

*金叶,稳定增收致富“短平快”

烤烟这根“短平快”支柱产业,是农民的主要经济作物,被群众公认为“*金叶”,许多村民都依靠烤烟过上了好日子。

“我们自从种烟以来,收入也还可以,以烤烟为生。去年,我种了70亩,收入30多万元”。覃坝村烟农覃跃仁介绍说。

覃坝村去年种植烤烟亩,产值万余元。覃坝村种出的烤烟,叶片匀称,筋骨饱满,质量上乘,被铜仁市评定为“铜仁市优质烤烟千亩村”。

在沙溪,种植烤烟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刚开始,是栽散烟苗,用树叶盖住不被太阳晒死。之后搞营养块(袋)假植移栽,最后就是大棚漂浮育苗移栽。增加了科技含量,提升了种烟质量”。从烟叶收购站验级员、站长岗位退下来的冉丛金是沙溪乡烤烟发展史的见证者之一。

烤烟,虽是传统产业,但其规模化、专业化程度,年种植亩的烤烟产业,俨然成了沙溪的特色经济支柱产业,人均纯收入几近该乡短平快产业的半匹河山。

软*金,用活“世行贷款”助民富

天麻种植是沙溪乡实施产业扶贫,给群众带来实惠的典型项目,被人们称之为“软*金”。

德江武陵天麻合作社,是舒家村年借助“三变”促“三金”改革之机,利用世行贷款贵州农村发展项目,成功引进高端技术人才而组建,有社员户,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入股分红贫困户40户。

在舒家、四堡、龙坝、后坝4个村建立天麻无性繁殖种植基地,常年栽培面积1.2万余平米,产量10余万斤,产值近万元。当年栽培,当年翻挖出土的个大、肉肥“*金疙瘩”,成了一方群众的致富产业。

在武陵天麻合作社的另一头,是省级企业德江天麻园。

“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德江天麻园区总投资万元,打造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规划总面积达余亩。”德江天麻园区负责人张玉兴介绍说。

“今年,园区按3万平米培育的有性繁殖种子计划,预计在6月中旬就能全部下种结束”。天麻园区技术员陈超介绍道。

沙溪天麻发展到如此大的规模,得益于为天麻栽培注入了较高的科技含量。“我们都是北京中科院徐锦堂教授的亲传弟子”。武陵天麻合作社老社员王家春、蔡胜涛等他们都自豪地说。

脱贫攻坚天麻产业发展中,德江县整合财*涉农资金及产业扶贫基金1.5亿多元用于天麻产业发展。对新增种植天麻进行补助,补助麻种菌种资金每平方米39元。鼓励、支持条件成熟的德江天麻生产企业申报天麻基地GAP和企业GMP认证、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对获得相关认证的企业及产品可向县*府申请专项奖励。

养肉牛,西门达尔住上“标准房”

今年42岁的吕文飞,是沙溪乡大寨村的一个身残志坚返乡创业肉牛养殖人。

年,外出务工回家过年的他,得知*府大力宣传产业发展*策,他便萌生了发展产业致富的念头,决心留下来大干一番。截止目前,吕文飞存栏肉牛24头、肉猪21头,鸡鸭鹅共多羽。

在德江“屋脊”沙溪,也正因为有像残疾人吕文飞这样一大批青壮年农民“实干家”,看准了生态肉牛养殖发展前景,都纷纷加入养殖大*。全乡雨后春笋般成立22个肉牛养殖合作社,存栏肉牛5余头、出栏肉猪余头。

昔日牛羊满山岗的敞养农耕牛,如今却不见了身影,它们全部住上了安全“别墅”,“王二小”也随之失业。

沙溪乡“六位一体”发展战略,犹如一幅平铺的美丽画卷,让昔日贫穷落后的沙溪旧貌换新颜,一个山上有茶、坝上有烟、寨中进林、树上有果、圈上有牛、土中生金的立体农业美丽乡村,按下了巩固脱贫成效、提升脱贫质量“快进键”,在撕掉贫困“标签”的康庄大道上跑出了“加速度”。

通讯员郭琴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田勇

编辑江佳佳

编审朱邪

1
查看完整版本: 德江沙溪乡六位一体谋发展,撑起增收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