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一大早,62岁的广东人谢海云和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文山三七国际综合交易市场买货。当天上午,按照昆明合作伙伴的需求,他要完成几千斤三七大根的买进任务。
年,29岁的谢海云用仅有的多元钱在文山做起了三七生意。30多年来,老谢买卖三七的规模越来越大,从手提、肩扛到雇车拉,经老谢手卖出的三七越来越多,老谢的生活越过越好,他对三七的爱也越积越多。
做三七生意,娶了文山姑娘
年,谢海云从老家广东茂名市来到文山,做了两年的建筑工人,攒了多元钱。当时,身边的很多老乡开始做三七生意,老谢心想:“这么多人都去做这个生意,肯定错不了!”他毅然决然将两年的积蓄投入三七生意。刚开始时最大的困难就是语言问题,老谢听不懂本地方言,当地人听不懂广东话,老谢只得用蹩脚的普通话和本地人讨价还价,常常会有词不达意或对方听不懂的情况,为此,吃了不少亏。老谢一开始的三七生意,其实就是到各个乡镇收购三七根须,然后分类售卖,赚取差价。因为本钱少,每天上午收购好三七根须,当天下午就要带回文山分好类到三七市场售卖,收回本钱以备第二天的生意,如此日复一日。老谢回忆,那时候为了省钱和节约时间,吃一个柿子就过一天。分拣三七根须,一拣就是一下午,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年,老谢朋友介绍他认识了文山姑娘肖高存,两人一见钟情并结婚,从此,一个人的奔波变成了两个人的共同奋斗。广东人的聪明勤奋,加上文山人天生对三七的了解和一口本地话,慢慢地,从买卖三七根须、三七花、三七籽条到三七红籽,老谢一家与三七的渊源越积越深。他逐渐成了买卖三七的行家里手,三七生意也越做越顺......
结束租房生活,有了自己的家
年以前,文山州以三七为主的中药材交易模式粗放、凌乱,缺乏规范化、专业化、现代化的中药材交易市场。老谢回忆,起初他们进行三七交易主要是在螺峰路菜市场,后来逐渐移到城南片区。在此期间,老谢一家持续了10多年的租房生活,总共搬了10次家,其中缘由包括三七交易地点变动、房东受不了三七的灰尘和味道、三七被盗等等。在老谢的印象里,三七价格的波动从未间断。多年买卖三七的经验让老谢养成了谨小慎微的性格,价格好时不盲目贪多购进,价格不好时售卖坚持薄利多销,做细水长流的生意。上世纪80年代末,老谢一家就成了人人羡慕的“万元户”。经过10余年的奋斗,到年,他们终于有了一笔足够买地建房的存款,老谢的眼光还是那么的“快、准、狠”,迅速在距离文山三七国际综合交易市场很近的泰康小区买地、建房,从此结束了租房生活,在文山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家。年7月6日,文山三七国际综合交易市场正式运营,标志着文山三七的交易有了专业市场。老谢家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越发彰显价值,买回家的三七在自家庭院进行晾晒、分拣后,运送到三七市场仅需几分钟。年中旬,三七价格开始上涨,在这波变动中,老谢的儿子小谢到昆明开店,售卖三七等中药材,老谢的三七生意经得到传承。
将文山三七卖到全国各地
老谢的儿子小谢是闻着三七味出生的,自小目睹父母做三七生意的辛劳,得空时常常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起了对三七的浓厚兴趣,也遗传了父母做三七生意的基因。如今,小谢在昆明开店,主要经营三七等中药材。小谢主要以实体店培养忠实客户,目前他的客户主要集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