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社科学者助力精准脱贫中国社会科学网 [复制链接]

1#

年12月26日,记者跟随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驻湖南省新宁县分水村扶贫工作队,前往分水村中药材种植基地察看种麻培育情况。基地所在位置海拔米,山上大雾、极寒,树上挂着冰凌。记者了解到,今年的种麻长势很好,可以满足年春节前后村民的种植需求。

以天麻打造“一村一品”

分水村曾是省级深度贫困村,总户数为户,共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共人。全村总面积23平方公里,有水田余亩,山林余亩,大部分为砂质土壤、坡度超过45度的岭区。为帮助分水村村民脱贫,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选派院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王安中、历史文化研究所副所长陶庆先、科研处成果管理科科长杨再隋组成工作队进驻该村。

产业发展是精准扶贫的根本。分水村村民有着几十年的药材种植传统,种植过黄精、天麻、七叶一枝花、金银花等中药材。选择哪种中药材作为“一村一品”的主打品种,是工作队入驻后思考的头等大事。

“分水村山岭上曾经漫山遍野都是金银花,但因其价格曾经历过一轮过山车式的暴跌,金银花树已被砍伐一空。黄精、七叶一枝花售价高,但是种植周期长达数年。玉竹种植相对简单,对地理、海拔、土壤等并没有太多限制,不具备独特优势。”王安中对记者说,分水村海拔在—米之间,砂质土壤,山间四季弥漫着雾气,湿度大,这些都是天麻生长的有利环境。天麻种植期在春节前后,收获期在春节前一两个月,都是农闲时节,而且平时不需要照料,老人、妇女甚至长期外出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可以种植。天麻生长受到海拔、土壤、气候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制约,难以大规模成片种植,因而市场的中长期前景看好。

通过对分水村产业发展基础的深入分析,驻村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决定以天麻打造分水村的“一村一品”,并争取到多方支持。

用科学指导产业发展

分水村村民虽然一直都种植天麻,但收成好坏全靠运气,有时一斤种麻能产出30—40斤天麻,有时则颗粒无收。为探明原因,驻村工作队广泛调研种植户,向药材种植能人和相关专业学者请教。

“影响收成好坏的主要原因是村民的种植方法。村民一般用上一年的小天麻作为种麻,用‘三下窝’的种植方法——将菌丝、菌种、种麻一次性种在地里。”王安中向记者介绍说,天麻种子的繁育能力逐代下降,最好用0代和1代种麻,3代以后种麻的繁殖力已经很弱了,使用它们继续作为种麻就可能出现颗粒无收的状况。而且“三下窝”的种植方法也有缺陷,如果菌丝、菌种没有繁殖好,天麻便无法吸收营养和生长。此外,同一块土地隔年种植或换新地种植也更利于天麻生长。

为了帮助村民更好地掌握天麻种植技术,驻村工作队邀请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刘塔斯、泰阳医药公司药材种植基地经理涂福湘进村讲学。除传授知识,他们还现场示范如何种植天麻并录制视频,将相关技术要点印刷成小册子发放给村民。

年初,李尔法等三位贫困户成立合作社,种植了亩天麻。记者到达分水村的时候,他们的天麻几乎售罄。看到合作社天麻种植的喜人形势,村民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有更多的村民报名参与年的天麻种植。

卸下重担脱贫致富

记者来到分水村的当天,正赶上村里召开党员大会。在会议结束后,记者采访了两位脱贫户。

一位是71岁的蒋六元老人,他身体健朗,精神矍铄,是村里的老支书。如果妻子没有生病,勤劳肯干的蒋六元不会成为贫困户。

提起精准扶贫给他生活带来的变化,蒋六元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根据异地安置政策,他从深山里搬到了离村口不远的安置房里,居住条件也比从前好多了。

“现在我老婆的住院费、医药费负担减轻了很多,一年只要几千块钱,而房子问题这个最大的困难也由政府解决了。”蒋六元满脸幸福地笑着说:“我现在每年种植三亩药材,加上卖竹子等收入,到年底还可以有万把块钱的结余。”

记者采访的另一位脱贫户是村里的“能人”李尔法。当得知他是贫困户的时候,记者有一点意外。因为李尔法一直从事药材生意,从年开始就种植天麻、黄栀子、勾藤、七叶一枝花等药材。而且,他还很有经济头脑,利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