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 http://www.t52mall.com/导读:太子胤礽被复立以后,康熙皇帝开启了人生中最后一次南巡。在这次南巡途中,发生了一件似乎和当时剧情发展毫不相关的剧情:时任“四川提督”的年羹尧,带着橘子、竹扇、天麻和蜀锦,去给时任“上书房首席大臣”的张廷玉送礼。
无论从官职级别,还是圣宠程度,抑或朝廷地位和影响来看,当时的年羹尧都绝对无法和张廷玉相提并论。更何况,张廷玉这位“深通上意”的上书房大臣,甚至能够直接影响康熙皇帝的决定;更何况,年羹尧还是一个热衷于钻营打点、追名逐利的人设;就此来看,年羹尧能给张廷玉送礼,既在意料之内,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年羹尧这次送礼绝不仅仅是为了巴结张廷玉;张廷玉,更不是贪污纳贿的等闲之辈。所以,这次清朝官场上极为常见的“礼物授受”尚未开始便注定了并不顺利的结局。
橘子、竹扇、蜀锦、天麻,张廷玉为何只留下了“天麻”,还回赠了“湖笔”?
年羹尧不简单,张廷玉更是深不可测!
对于这场送礼的背景,年羹尧对岳钟琪安排“江夏镇行动”的时候,有过明确的交代:
“理由是现成的!四爷已经关照吏部,通知我明天进京述职,顺便去江夏镇捉拿钦犯。”
根据吏部要求,年羹尧要回京述职,但康熙皇帝此时就在南京,所以,年羹尧需要绕道南京,先行觐见康熙皇帝。
来到南京以后,康熙皇帝命张廷玉代为接见,只是对于年羹尧带来的礼物,张廷玉的开场白直截了当:
“亮工啊,你不应该给我送东西啊!”
“亮工”,年羹尧的“字”,在《雍正王朝》中也只有年羹尧的本主——皇四子胤禛,皇十三子胤祥或者皇八子胤禩等人才会如此称呼。称呼对方的“字”,意在拉近两人关系,为这次会面奠定愉快环境!
“你不应该给我送东西”,则有着两层含义:
1、你不应该给“我”送东西
我张廷玉为官清廉,从不贪污纳贿,你年羹尧为什么要给我送礼物?
2、你“不应该”给我送东西
贪污受贿,这是《大清律》中有着明确规定的罪行,你给我送礼,确实不应该!
我们来看下年羹尧对自己礼物的解释:
“中堂,我知道您一清如水,从不收受别人的礼物,因此我也没敢带别的东西来!您看这是几篓橘子,只不过是让您尝尝鲜儿;这几把竹扇,也是读书人之间经常馈赠的雅物;只是这几匹蜀锦和一包天麻,是我孝敬太夫人的一点心意。”
注意,年羹尧的这段话里面蕴含着非常多的含义,而且也能为职场生存提供诸多借鉴知识,我们来一一解析。
首先,年羹尧称呼张廷玉为“中堂”,而非“张中堂”。在和领导单独相处的时候,将“姓氏”省略,直接称呼“官职”或者“官职尊称”是拉近和领导之间关系的最有效办法。而且,将“姓氏”省略以后,还能凸显出领导在相应领导阶层的独特性,以表示对领导的单独尊敬,从领导处争取更多的好感。
注意,这并非钻营,而是日常交往过程中稍加注意就能为自己加分的基本素养,何乐而不为?
再者,年羹尧这一句“我知道您一清如水,从不收受别人的礼物”,也是和领导对话时的必备用语。
给领导送礼,要强调领导的“一贯清廉”,以突出自己擅自送礼的“不懂事”(领导,我知道您最讨厌别人送礼,但我今天有点不懂事了);拍领导的马屁,要刻意强调领导对“逢迎拍马”的厌恶,才能强调自己的马屁是多么的“情不自禁”和“不得不拍”(领导,我知道您最讨厌拍马屁,但我今天有句话不得不说了);为领导站台,还要提前强调和领导不同的意见,以突出领导确实“对”,自己确实“错”,才会如此“实事求是”(本来我认为这样是对的,但听完领导的建议,我觉得我错了)。
重点在于年羹尧所送的礼物——橘子、竹扇、蜀锦和天麻。
橘子,是给张廷玉“尝尝鲜儿”的,意在试探张廷玉:你一直奉行“不结党”原则,能不能“尝尝鲜儿”,让我归于你的门下?
竹扇,是用来提醒张廷玉“结党”方式:你放心,我就算归于你的门下,也不结党营私,更不会对你造成什么负面影响,我们只需要按照读书人的方式交往即可。
蜀锦,寓意“前程”;“天麻”,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的功效,在这里寓意“口风”。而且,这两件礼物是年羹尧点名要送给“太夫人”的。
别忘了年羹尧此行的主要目的?
对于皇四子胤禛安排的“江夏镇行动”,年羹尧不得不从;但康熙皇帝对此事是不是清楚,或者这件行动的背后是不是有什么阴谋?年羹尧必须试探之!
所以,这两件礼物有着两层寓意:
1、“太夫人”,不就是张廷玉一直侍奉的康熙皇帝吗?年羹尧希望能通过张廷玉来窥探康熙皇帝的口风,来知悉康熙皇帝对自己的看法和未来仕途安排。
2、“太夫人”,是张廷玉的母亲;对应起年羹尧这边,不就是暗指的他的本主——皇四子胤禛吗?所以,年羹尧还希望通过张廷玉来探知皇四子胤禛当前的状况,并进一步确定康熙皇帝是不是知悉“江夏镇行动”。
然后,为了将上述目的一一落实,年羹尧还有一句近乎威胁的“加码”:
“中堂,我没把您当上司看,就看在您是前辈的翰林,我是后辈的进士,如果这点不像样的东西,您要不收下,也太扫我的脸面了吧?”
这句话又有着两层含义:
1、我年羹尧是皇四子胤禛的潜邸奴才,不给我脸面可以,皇四子胤禛的脸面,你也不给吗?
2、你张廷玉是进士出身,混过翰林院;我年羹尧也是进士出身,也混过翰林院。你张廷玉今天官至内阁首辅,我年羹尧将来会走到哪一步,也不好说。所谓“风水轮流转”,这个面子,你觉得该不该给呢?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张廷玉也只能接招了:
“既然你这样说,那好吧!来人啊,我上次在湖州买的一盒湖笔呢?拿过来!”
这句话没啥意思,张廷玉的应对重点在于下一句:
“这天麻,我代老夫人收下了!这盒湖笔就算做我对你的回赠,其他的东西吗,就请你拿回去吧!”
意思很明确:
那个代表“口风”的天麻,我收下,代表着我可以给你点“口风”;但请注意,我是代太夫人收下的,也就是看在皇四子胤禛的面子上才给你漏的口风,别心里没数。
被拿来“尝尝鲜儿”的橘子,我不收,你也不用试探我,我之所以能够官居高位,就是因为始终奉行“不结党”原则。就连“竹扇”代表之读书人之间的“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也不会答应,你就死了这条心吧!至于“蜀锦”代表的前程试探,或者对皇四子胤禛的未来试探,我不会说;或者会在“口风”中给你暗示,但听不听得出来,就看你的造化了!
类似于年羹尧近乎威胁的追加言语,张廷玉不会说;而且就张廷玉的身份而言,也不需要说;但对于年羹尧的威胁,尤其是拿着皇四子胤禛来强行压制的表现,张廷玉又不能有所回应,于是,张廷玉府上的下人站了出来:
“年大人,我家大人已经是破了例,给您天大的面子了。那些东西,如果您不带走的话,这包天麻我家大人就不会收下的!”
到底是跟在张廷玉身边的人,而且年岁已高,人情冷暖、世故常情必然了然于胸。这句话远比年羹尧的威胁来的厉害。
你年羹尧一个小小的“四川提督”算什么?就连你身后的皇四子胤禛见到张廷玉,恐怕也不敢有如此放肆的言辞!身居“朝廷一把手”,而且备受康熙皇帝信任和倚重,张廷玉身边还能缺少送礼拉拢的高官,乃至皇子,甚至是太子?
张廷玉能留下你的一件东西,就是天大的面子;如果你还是不识抬举,你不但会空手而回,而且还会得罪这位朝廷大佬。
好了,年羹尧彻底没脾气了,立马降低姿态,用对张廷玉的吹捧挽回两人之间的尴尬:
“中堂,下官今天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清官!”
既然年羹尧已经服软了,那张廷玉也没必要继续端着了;更何况,康熙皇帝对皇四子胤禛的寄予厚望,张廷玉非常清楚;而且,张廷玉也一直看好皇四子胤禛。所以,对于年羹尧这个胤禛的手下大将,他还是愿意给出几句提点的。
只是,张廷玉的这几句提点,更是精彩绝伦。
“上一次你们四川报上来的折子说,你指挥得当、调度有方,一年之间就剿灭了境内全部的土匪。朝廷给你记了一次大功,加三级记录在案。”
肯定了年羹尧的能力和政绩,也重申了“朝廷”对年羹尧所做努力的犒赏。但这种犒赏只是“记录在案”,而并非“实际任职”;要想得到实际的提拔,还需要继续考察呢!
这里的“朝廷”,谁说了算?别忘了张廷玉的身份——上书房排名第一的大臣,实打实的朝廷一把手。也就是说,年羹尧的仕途发展一定程度上掌握在张廷玉的手中。
张廷玉的这句话,用意何在?
意思很明确:我给你的“口风”,你最好认真听、认真记,然后认真执行!
这是领导告诫下属,或者长辈提点晚辈的常见手段——不让你见识我的厉害,你怎么能听我的话!
当然,张廷玉之所以希望年羹尧能认真听取自己的意见,是真心为了年羹尧好,毕竟他还要在皇四子胤禛的夺嫡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毕竟皇四子胤禛才是张廷玉看好的皇位继承人。
然后,才是张廷玉的重点:
“但是,你要注意啊!巴州、康定这些地区汉夷杂处,最难治理。你最好是以安抚为主,诸葛亮七擒孟获才是长治久安之策。希望你多一点仁心,少一点戾气,这不但是百姓的福分,也是你自己的福分。这话,你可记住!”
年羹尧能在一年之内将四川境内的匪患彻底肃清,高高在上的康熙皇帝不清楚怎么回事,张廷玉还能不清楚?必定是杀戮甚重、残酷至极。因为要消除匪患,还当地百姓一片安宁,你双手沾满鲜血并不为过;但将匪患全部肃清,你到底枉杀了多少无辜,你自己心里有数;你在当地造成了何种影响,又给当地百姓留下了何种形象,你自己心里更是有数。
如此下去,必然会失去群众基础,也会失去下级官员的支持,你还想升官吗?
如此下去,必然会将这种杀戮手段带到皇子们的夺嫡之争中去,你还想活吗?
如此下去,即使你位高权重,走向人生巅峰,康熙皇帝或者后继之君会如何决定你的结局,更是可想而知。
这才是张廷玉告诫年羹尧“如此,不光是老百姓的福分,也是你自己的福分”的真正原因。
只是,年羹尧虽然嘴里说着“中堂金玉之言,下官一定牢记在心”,但他却并没有听进去,更没有照此行事,并最终葬送于此!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