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欢迎加入群聊转发赐稿
萧氏文化交流群
萧氏(江西)寻根群
/p>
相关内容↓↓↓
1.兰陵文苑
怀念母亲
2.兰陵文苑
望乡
3.徐悲鸿夫人廖静文书赠萧自景的故事(图)
4.笔畅墨酣写山水(组图)---萧自景
5.近代人物┃她叫萧毅湖南籍名医三湘人不能让其销声匿迹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萧自昌
他没有骑上自行车风里来雨里去出诊的动人故事、也没有获得发明创新奖的傲人成果、他没有油光焕发容颜甚至还有几分干瘦,但他没有刻意去粉饰把自己打扮成专家的形象。他剑眉下一双有神的眼睛显得十分干练,他50余年如一日,一心扑在医疗事业上,休息日都没有好好休息过。他诊治过近八十万人次病人,那双干瘦的手把无数个重症患者从死神手里拽了回来。他就是我的老师,医院中医科巫德文医师。
知道巫医师是在我的童年时期,父母经常念道巫医师,夸他人好心地善,医术高。他的名字——巫医师,就这样从小装在我心里,他是我哥初中同学。巫医师早年毕业于江西省卫生学校,分配到医院,那时候正是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他没有投身于这股洪流,相反,勇敢地邀请受牵连的老师和同学到他们家躲避。这么一个天资聪明、医院老前辈赏识,老前辈收他为徒,因为勤奋好学悟性强,得到老前辈的真传,慢慢的崭露头角,炼就了一身硬功夫,医院中医科的主力。
我真正认识巫医师是在年,之前都是乡里流传着他的善行,头医院进修学习按时完成,觉得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而申请拜巫医师为师是个很好的选择,医院罗科长很快批准我的申请,那一年我克服困难来到家乡医院,很荣幸巫医师成为我的带教老师。
上班的第一天,我一早到达二楼中医门诊部,看到很多病人排队候诊,诊室里有多名医生当班。按常规,挂号窗口是将病人平均分划给当班医生,所谓"医生选病人",医院制度先行一步,还是患者造成的既定事实,这里开始了"病人选医生"模式,所有的病人都选择了巫医师。中医科是一个综合性科室,来就诊的有内科、儿科、妇科、骨伤等等。病人很多没有护理叫号,但秩序井然。我的座位在巫医师对面,两张合在一起的办公桌。
巫医师诊断疾病严格按照中医传统方法:“望”、“闻”、“问”、“切”。
首先是脉诊,轻取、中取、沉取。寸、关、尺,三部九候:辨心肝之理、察脾肺之情、肾与命门两尺部,“心中了了,指下难明”指的就是脉诊之难,只可会意不可言传,然而脉诊是巫医师的拿手绝活。他搭脉时时而闭目思忖,时而喃喃自语,然后让我切脉再次体会脉象。
在脉诊以后,巫医师详细询问病人的症状,扒看病人眼皮,察看舌质舌苔,观察病人的神态面貌,听咳嗽声音,有的时候发愣似的看着病人,他在琢磨、定夺疾病的寒热虚实,阴阳表里。“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四大法宝,巫医师的过人之处就是把四大法宝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思忖片刻,回过头看着我,让我在病历中记下治则和选方。再次看着病人,念出治疗方剂的药味加减,并对加减的药味同时点评。这就是所谓的四诊合参,辨证论治。
如果没有搞懂四诊合参,辨证论治的方向或者理论体系便使用中药或者中成药给病人治病,那必然是胡扯,说得难听些是庸医治病贻害无穷。
巫医师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他用药习惯选用经典方剂,有时候也用经典方剂的衍生方。他对中药方剂十分娴熟,他认为中药方剂千百年来经久不衰,是历代医学家呕心沥血的结果,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只要疾病与辨证相符,用药与治法得当,就会效如桴鼓。巫医师运用古方,但不拘于古方,灵活运用。他说中医用药如同用兵,遣方用药好比调兵遣将,兵乃药,将乃方,无兵无将怎么打仗,同样心里无方无药怎么开方治病。因此要求熟背经典方,熟悉中药,数量且越多越好。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他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中医治疗经验。
病例一,某男,30岁,泰和县三都人,急性乙型病*性肝炎。住传染病房十天,病情没有改善而出院,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两眼虹膜发*,面色晦暗,腹胀、右下腹隐痛,小便*,大便溏薄,舌红苔*腻,脉滑数。
中医诊断:湿温时疫,湿热并重,邪留气分。
治则:利湿化浊,清热解*。
选方:甘露消*丹加减
在利湿化浊,清热解*的同时,行以活血化痰,大剂量使用公英、赤芍、瓜蒌等。
患者按服药一周后谷丙转氨酶下降了,总胆红素下降了30,用药正发挥疗效,治则同前,维持原方甘露消*丹加减。用药四周后谷丙转氨酶降至左右,总胆红素下降至30,*疸面貌基本消失。
年代,我国医药市场没有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第二代核苷类有效的抗乙肝病*药,只有在上海、医院开始使用第一代核苷类抗乙肝病*药拉米夫定。治疗急性乙型病*性肝炎常规方法一般是安慰剂+免疫促进剂+能量类药。
病例二、某男,65岁,泰和县澄江镇人。中风后遗症偏瘫(缺血性脑血栓),抬着进诊室。卧床近半年,服药血压正常,右侧肢体不能活动,头晕,自诉症状逐渐加重,舌红苔*厚,脉弦数。
中医诊断:肝阳上亢,肝风上扰,痰瘀阻络。
治则:平肝熄风、清热导滞、活血化痰。
方剂:天麻钩藤饮加减
大剂量使用泽泻、大*、赤芍、瓜蒌。服药一周后诸症平稳,精神状态好转。用药继用原来方剂,再次加大大*用量。三周后下肢可以蠕动,用药第五周可以扶手下床活动。
医院附近,据患者妻子透露,患者半年没有下床,走路心情急切,每天凌晨四五点钟要搀扶患者步行到人民广场。由于大*通腑导滞药性峻猛,患者步行过程中,大便不能控制,给家属带来诸多不便。这对老夫妻相濡以沫的动人事迹真的是令人肃然起敬。
病例三、某男,61岁,泰和万合人。术后胆总管阻塞性*疸,住院15天症状无缓解出院,高热恶寒,面色桔*,腹胀,恶心纳差,乏力,尿*,发表干结。舌红苔*,脉弦数,
中医诊断:少阳阳明合病。寒热往来,湿热郁结
治则:和解少阳,內泻热结。
方剂:大柴胡汤加减
方中重用白芍、赤芍、瓜蒌等。患者用药一周高热有明显好转,继用原方加减,两周后热退,其他症状明显好转,为慎重起见患者要求维持用药近两月,巫老师特别嘱咐注意饮食清淡,由于患者食欲恢复正常,特别想吃鸡、肉等食品以补充营养,四个月后可能因食用油腻食品而疾病复发。
上面三个病案都在拟方基础上大剂量使用瓜蒌、赤芍等化痰祛瘀之品,才力挽沉疴。他说:怪病多生于痰,久病生虚,虚久必瘀的“痰瘀互结”理论在治疗疑难杂症的实践中获得印证。
巫医师擅长中医,却不拘泥于中医,他的现代医学技术同样精湛。他善于独立思考,独辟蹊径,把中西医做到有机的结合,取长补短,在诊疗过程中增强疗效,缩短疗程,深得患者好评。
一个好的医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高超的技术,心里牵挂的是病人。巫医师就是这样一种人,看起病来象着了魔似的,不管当天诊室来了多少病人,他总要接待完毕才下班吃饭。在中医科住院病房当班期间,早上查房,写病历、开方等一套程序忙完以后还要在门诊坐诊,夜间继续病房值班,天天如此,那时候的门诊部与住院病房紧挨在一起。
巫医师年过七十,可能很少有人想起过他已经退休多年,包括他自己,因为他医院那间诊室。
他与病人交流的那股劲,有的时候就像家乡老支书与乡亲那么亲切,他总是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所以病人信任他,感激他,敬重他。在巫医师的朋友圈里有各阶层的人物,有身份显赫的,更多的是平头百姓,即使衣衫褴褛他都真诚相待。
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精于医术,诚于品德,明德至善正是先生的一生追求!
前些天在巫医师家里再次见面,他那干瘦双手比以前更加消瘦,唯独剑眉下那对干练的眼睛依然灵气有神。我时常想起24医院学习的日子,诊室里他看到重症患者痊愈的那份喜悦,到我寝室看望我的那份慈祥,还有先生家餐桌上师母做的香纯可口的农家小菜……
静寂的夜晚并没有驱散白天的闷热,我不停地敲打着键盘,汗水沾湿了衣衫,我想透透新鲜空气。站在窗前推开窗门,一股凉风扑面而来,顿感清新凉爽沁人心脾。夜幕下的小区没有白日的嘈杂,远远望去,天空中正下着细雨,在微弱灯光的照射下像千万条银丝飘飘而下。
年5月15日写于上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