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卢氏县双槐树乡蹄疾步稳奔小康勇毅笃行谱新 [复制链接]

1#

坑洼不平的山间小道变成宽阔的水泥路,家家户户在院子边就能取到自来水,坐在庭院视频聊天,深山独居的群众搬入社区,农村危旧房屋全然消失了,乡里娃们坐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谈起脱贫攻坚的成果,卢氏县双槐树乡的群众激动万分,感党恩、知党恩。年年底,9个贫困村“五有六通”全面达标,全部退出。年11月,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党建引领,制度能力建设,把稳脉搏开良方

5年前,双槐树乡交通落后、信息闭塞、农网电路老化,没有像样的村室,农村面貌贫穷落后。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贫困发生率29.4%,是河南省扶贫开发重点乡镇之一。尽管这里山青水绿,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85%,但囿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地的制约,这一方人守着“一亩三分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守旧生活。产业零碎、杂乱,增收微乎其微,出行可谓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双槐树乡党委、乡政府以脱贫攻坚统揽工作全局,强化党建引领,党政一把手沉下身子、走进基层,班子成员分片包干,示范带动,全面激发干部群众内生动力。党员干部以“亮身份、做表率”勇毅笃行,在“服务群众零距离”中践行初心,在推动组织体系建设、直面现实问题中担当使命,把更新观念、创新发展思路、解决好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作为立身之本,强化作风建设,正向激励引导,在深山区奏响了脱贫攻坚的最强音。

产业就业,激活增收潜力,理清思路绘蓝图

育产业,长短结合换穷业。双槐树乡坚持把产业、就业作为稳定脱贫、实现群众增收的根本之策,围绕菌、药、果、蜜,确立“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方针,着力“扩规模、强管理,提质量、增效益”。同时,强化推进转移就业,保障群众至少有3项以上稳定增收项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吃穿”问题、收入问题均得到有效解决。菌:以支持产业发展政策为契机,建成标准化食用菌大棚个,逐年扩大食用菌袋料产业规模,年产量稳定在万袋以上,食用菌产业成为群众增收的“聚宝盆”。药:5年来,政府引导群众充分利用荒山、坡边发展连翘亩,全乡呈现出“春赏黄花夏采茶,秋天采药笑呵呵”的丰收景象。群众不误闲时,出菇换茬期在荒坡边上、山林深处精心打理着自家种植的天麻、猪苓,30万穴天麻为群众增收注入了新动能。果:全乡发展猕猴桃亩,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在合作社的精心管理下,初果期实现元/亩的效益。“盛果期每亩能摘斤至斤猕猴桃,市场批发价5元/斤,我种的亩猕猴桃每年能赚万元。”种植大户王红静说。蜜:探索“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带动42户群众发展中蜂养殖箱,建立森林蜂场5个,建成中蜂育王基地1个,成为全县中蜂扶贫产业的策源地和示范基地。党委、政府在优化产业结构上持续发力,采用种子和地租补贴相结合的办法,鼓励群众发展辣椒亩;以宠物粮食品加工厂原材料需求为支点,引导群众发展黄粉虫1万余盘,高效产业蓄势待发,有效补充了弱劳动力增收短板。

活旅游,以红映绿促振兴。双槐树乡党委尊重历史,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底蕴优势,确立“以红促绿、以绿带红”的发展思路。为缅怀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传承革命优良传统,激励后人牢固树立忠贞不渝的爱党爱国理想信念、历尽艰险的吃苦精神、坚韧不拔的斗争意志、英勇善战的优良作风,建设红军驿站,建成集党性教育、红色旅游、拓展训练、度假避暑、休闲康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活动场所,解决了群众就近就地就业问题,推动第三产业健康发展。同时,依托九龙山景区旅游资源丰富、景点奇特的优势,引来郑州银基集团投入资金万元,重新开发九龙山景区。目前,部分景点提质改造有序推进,2年内将建成4A级景区。

抓就业,增加收入拓渠道。为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党委、政府狠下功夫,推进转移就业,多渠道联系技能培训部门,深入开展中药材种植、核桃树病虫害防治、家政服务、烹饪技术、电商、电焊等实用技术培训,培训余人次,群众就业技能大幅提升。通过精准组织、精准对接、精准服务、精准选派,持续扩大就业规模,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