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儿治疗白癜风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01:03
盛夏,走进保山市龙陵县平达乡黄连河村,漫山遍野的绿意扑面而来,清脆纯净的傈僳山歌令人陶醉,“菌中之王”松茸在林间探头探脑,各种各样的中草药长势正好,山水成了造福这方的最大财富。
漫山遍野的绿意扑面而来
黄连河村位于平达乡西北部,深藏在大山深处的皱褶里。那儿年平均气温10.5摄氏度,年降水量毫米,海拔米,无霜期天,属于典型的冷凉山区。
当地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3.16%。行走其中,仿佛身在一片绿色的海洋中。凉爽清新的山风从打开的车窗灌了进来,令人神清气爽。蓝汪汪的天上飘浮着缕缕白云,目之所及都是浓绿,好像染得身心轻轻一拧便能流淌出绿汁来,令人欣欣然、淘淘然。
清脆纯净的傈僳山歌令人陶醉
“哇基哇巴咪,啊克噶其咪。思喂洛喂布鲁鲁,啊克噶其咪。若傈僳是塔麻咪,啊克噶恰麻咪。哇家迷你痴痴,摸瓜迷你痴痴……”一阵阵婉转悠扬、清脆纯净的山歌声从密林深处隐隐约约地飘来。
黄连河村是平达傈僳族的聚居地。全村总人口户人,其中傈僳族人口户人。听到的山歌属于傈僳族山歌。歌词的大意是:山绿天蓝,真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我们生长在大山里,快乐的地方。花开树绿山水美,这就是我们傈僳族居住的地方,快乐的地方。
松茸变卖成钱增加收入
龙陵素有“滇西雨屏”的美誉。丰富的降雨量滋润出郁郁葱葱的森林植被和各种各样的野生菌,在黄连河却以松茸为主。黄连河人民靠山吃山,每年5月底,当一朵朵松茸悄悄在林间探头探脑的时候,采摘松茸的村民便身背竹篓来了。
傈僳族姑娘在林间找松茸
松茸,被称为“菌中之王”,因具有极高的营养、药用价值,被提名为世界上珍稀名贵的天然“药用菌”。
在吃的法则里,当地人从没把自己束缚在一张乏味的食品清单上。当地人怀着对食物和大自然的理解,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找着转化的灵感。
洗松茸
晒松茸
当地人食用松茸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种是切片生吃,将新鲜松茸沿着它的形状纵向切成薄片,蘸芥末吃,或是用当地栽种的山葵磨成糊状做蘸料,满嘴鲜香,又嫩又脆。另一种是松茸烀土鸡,将土鸡洗净放入锅中,加入足量清水烧开,仔细撇去浮沫,在火塘上煮1个小时左右;然后将松茸洗净后切片,倒入鸡汤里再炖20分钟左右,一锅汤色金黄、菌香扑鼻的松茸烀土鸡就新鲜出炉了。还可以做成松茸炖排骨、松茸炖鸡蛋、烤松茸、炒松茸、松茸肉圆等。
松茸烀土鸡
采摘松茸时节,当地村民除了自己尝点鲜外,主要还是把松茸变卖成钱。村里有专门收购野生菌的村民,李维元就是其中一员。李维元说:“我收购松茸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每年5月底到11月底是收购期。高峰期在8月到9月,每天销往昆明30公斤左右,昆明客商又发往全国各地,有的还出口国外。”
据黄连河村副支书窦生德介绍:全村共有6.1万亩林地,林地下生长的以松茸为主的野生菌类每年产量达到12吨,每年的产值达到万元。
中药飘香,孕育无限希望
村民们靠山吃山,还在大山深处栽种滇重楼、松茯苓、红豆杉、白芨、桔梗、天麻、石斛等10余种中药材和萝卜、青菜等蔬菜,养上几头猪牛和一些鸡,傈僳群众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村民正在打理重楼
山葵
松茯苓
如今,走进黄连河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中药材,村村寨寨飘着药香。全村中药种植户已达50余户,种植面积为多亩。目前,种植面积较大的中药材为滇重楼。当地还在段家坝建成45亩中药材育苗基地,主要以滇重楼苗为主。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运作,中药材种苗按低于市场价50%提供给农户种植。
一直以来,黄连河村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坚守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因地制宜兴产业,促农增收百姓富,也增强了农民群众自我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实现群众安居乐业,绘就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景,为乡村振兴铺上了美好图景。全村群众守护好生态环境,使绿水青山成为了幸福的家园。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崔敏通讯员徐静贺彬王佳凤李娅妮摄影报道
视频由龙陵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责编王利绚
校对吕世成
审核何晓宇
终审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