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脱贫攻坚村村道黎平县岑同村山乡巨变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dxkfbl/250401/i6vcz0k.html

岑同村位于平寨乡西北部,距平寨乡政府驻地4公里,国土面积6平方千米,林地面积.44亩,耕地面积.01亩。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户人,由岑同上,中寨、下寨、冉友、里尿五个自然寨组成,全村贫困人口从建档立卡之初户人,到如今已脱贫户人,未脱贫8户24人,贫困发生率2.04%。

岑同村

岑同村素有云海人家的称谓,村平均海拔多米,由于海拔较高,加之盆谷地形,深山之中的村寨常年云雾环绕,宛如人间仙境。过去的深山村寨贫穷落后,全村人口能依靠水稻种植实现自给自足,但始终没有实现脱贫致富,家庭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年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村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如今的“幸福村”。

岑同村

年以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全村建立了以钩藤种植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产业发展实现户贫困户全部覆盖。目前为止,钩藤种植共计.1亩,钩藤种植基地实现干钩藤年产余斤,按照每斤30元计算,实现年纯收入6万元,可实现户均年增收余元。此外,发展生猪养殖项目头、黄牛养殖43头(年)、黄牛圈建设34间、蔬菜种植39亩、天麻种植平方米、前胡种植50亩。同时,今年正在实施的黄牛养殖(54头)、稻田养鱼(亩)的扶贫产业均已实施完成,全村达到贫困户产业覆盖%,户户实现稳定增收。

岑同村一角“今年家里种植钩藤4亩,天麻种植多个平方。”村民张秀宏感慨到,村里的产业发展,解决了我们留守家乡的愿望,产业让我们留得下来,也能够让我们实现脱贫致富。“钩藤产业易于管理,一年种植管多年使用,如果管理好的话,一亩地能有元的收益。”岑同村主任江嗣盛说。依托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巨大,年全村人均收入12元,其中,建档立卡户人均收入元,户脱贫户年人均收入超出实际脱贫线元的两倍以上。

“产业发展是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才是改变最大的地方,也是村民们最为值得说到,感觉到越来幸福的地方。”江嗣盛说。为提高群众的认可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年村子修建了3座60立方米容积的高位水池,水管网分布全村,实现全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岑同梯田,美轮美奂年5月争取1.5万元的环境整治项目,新建15立方米垃圾焚烧炉3座及相关配套实施,大大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年新建岑同村中寨停车场;年4月完成串户路硬化2余米;年10月完成村寨道路太阳能路灯安装盏。年初新建成岑同村民委员会办公楼;年新建了岑同村一、八组停车场;年实施了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改造老旧线路,现已全部完工;目前岑同村实现4G网络全部覆盖,跟上大数据发展时代。

村民在采挖天麻基础设施工程的实施和完善,大大改善和提高了村民们的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居住环境的全面完善,使村民们出行方便、住着舒心,更有了精气神。“脱贫攻坚是最好的改革,对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村民江玉告诉记者,以前的村寨透风漏雨,串户路坑坑洼洼,生活饮水靠肩挑人背,现在好了,吃穿不愁,什么都有了,感觉村寨就像换了个世界一样。与此同时,岑同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获得巨大提升。年初,该村制定和完善新的村规民约,其中包含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奖惩制度内容,新完善的村规民约,对于提高村民的新时代认识、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为美丽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思想环境。“如今,依靠脱贫攻坚的正确实施,岑同村贫穷已成为去,旧貌已换成新颜,未来的生活,村民们充满希望。”江嗣盛说。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杨正海

编辑何涛编审胡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