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了余种植物资源的昆明植物园、成为水鸟栖息地和迁徙鸟类重要中转站的滇池、亚洲第一的斗南花卉......昆明的生物多样性,不仅存在于绿水青山中,也存在于市民平时喜欢游逛的湿地公园、花市甚至“菜篮子”中,成为昆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亮点工作。
昆明植物园保存余重要植物资源
陈智发摄
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是中国“动植物王国”云南省省会昆明市唯一的综合性科学植物园。昆明植物园收集保存了来自全球五大洲、涵盖中国不同气候带类型和地理单元、特别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植物资源余种,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活体植物保育、研究、展示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基地。同时,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全球最大的两大种质库,收集保藏了涵盖我国不同地理单元野生植物种,占中国物种数的34.3%。
滇池成水鸟栖息地和迁徙鸟类重要中转站
-年,昆明提出并实施了《滇池湖滨湿地水鸟栖息地规划》工作。通过开展水鸟物种多样性调查、水鸟适宜栖息地外业量化评分工作,对水鸟适宜栖息地图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不同类型水鸟及其栖息地提出了相应的规划意见及具体规划措施。
通过科学治理,近年来滇池流域水环境状况得到改善,滇池的生物多样性也随之呈现逐渐改善的趋势。在滇池及周边地区共记录的鸟类有约种,其中水禽58种(游禽19种,涉禽39种),国家及省级重点保护鸟类增加至8种,分别为彩鹮、灰雁、黑翅鸢、黑鸢、普通、红隼、游隼、草鸮。
建成昆明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区
斗南花卉已经成为中国花卉交易的风向标和花卉价格交易的晴雨表。连续20多年交易量、交易额、现金量、人流量和出口额全国第一,全国每10支鲜切花中,就有7支来自昆明。
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村斗南,年成功入围创建全国一流特色小镇名单,年荣登中国最美的50个特色小镇之一,演绎了昆明农业最美的传奇。斗南花卉已经是中国第一,亚洲第一,正向世界第一迈进。
高原特色农业助推脱贫攻坚和环境保护
年,国家开启“菜篮子”工程,昆明不断加大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承包经营,促进市场放开,晋宁、嵩明、宜良等昆明周边县区,纷纷成为“菜篮子”背后的菜园子。如今,昆明农业的“菜篮子”从匮乏到丰盛,不仅实现了蔬菜的自给自足,更成为全国蔬菜“南菜北运”“西菜东调”外销出口蔬菜的优势生产区。
寻甸北大营昆明广袤的山林间,铺展出47.4万亩果园,年产量超过21万吨,以呈贡宝珠梨、安宁红梨、石林甜柿、富民杨梅为主的优质果品生产基地,以东川、寻甸、嵩明、禄劝、晋宁、宜良为主的“名、特、优、稀”小果种生产基地,构成昆明优质果品硕果累累的产业布局。因地制宜的“山地牧业”发展思路,铺展出来寻甸万亩高山草场,养育出了禄劝撒坝猪、石林圭山羊等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在中药(民族药)领域方面,开发了以白药、血塞通、灯盏花等为主的中药系列产品,以彝、傣、藏等传统民族医药为基础的民族药系列产品,以三七皂苷、天麻素、灯盏花乙素、青蒿素、香精香油等为主的植物提取物。生物技术药领域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产业化成效显著,积极培育研发研究细胞治疗、基因测序等新兴领域。
年,国家发出《关于放宽政策加速发展水产业的指示》,昆明渔业抓住机遇,经30多年发展,逐步形成融池塘、坝塘、流水、大水面为一体化的养殖模式。水产品供应充裕,检测合格率连续十年保持在95%以上。稻鱼综合种养,保水净水渔业,休闲渔业的发展,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生态功能,肩负着助推脱贫攻坚和环境保护的双重责任。
来源:昆明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