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遇见美丽乡村丨山村要美还要富,五峰找到 [复制链接]

1#

极目新闻记者刘俊华

视频剪辑王鹏

通讯员王登府王尹涛

00:23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山乡村落,近年来兴起一个热词——“林药蜂”。

村民们喜欢提这个词,因为它成为越来越多乡亲致富的有效门径。政府也在大力倡导这个词,因为它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金钥匙。

连日来,极目新闻记者穿行五峰的青山茂林,感受“林药蜂”给这方山水带来的神奇蝶变。

一个种植户的成就:付给乡亲的拔草费超10万元

长乐坪镇桥坪村,是位于五峰西部的一个高原村。

沿着国道一路向西,海拔逐渐升高。目光所及,山高林密,武陵山脉的雄壮与秀丽一览无遗。

我们要拜访的是桥坪村一组村民张先智,他在一个山洼间置了个房子,在山坡林地下种植药材。

62岁的张先智告诉记者,这块洼地的海拔约有米,种植着厚朴、白三七、茄子花、天麻等中药材,总面积约30亩。

千万别小看这点面积,张先智以一垅白三七为例算了一下收入,去年底撒下的籽,今年4月就能开始售苗,一株苗卖一块钱,一亩要产30多万株,一季的收入令人咋舌。

那整个30亩的药材,年收入是多少?张先智不肯透露。他指着在田间为药材扯草的村民笑称:“我一年付给乡亲们的拔草费都要十几万元。”

张先智一再说,他现在的收成,是得益于国家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红利。早些年,他靠在附近的矿上打点临工,收点散药材勉强维生。

年以来,政府开展森林抚育工作,他得以找到一片好的林地种植中药材。

“药材喜阴,对海拔也有要求,还需要腐殖土壤。好的林地,正好满足药材的种植条件,这才是好收成的最大保障。”张先智有点合不拢嘴,连连说感谢政府的好政策。

桥坪村支部书记邓锋介绍,目前村里户村民,90%都像张先智一样,在林间种植中药材,然后在中药材旁边养蜂,只是规模大小有所区别。

一名林业站长的感慨:再也不用和村民剑拔弩张

随行的长乐坪镇林业站站长覃遵环说,桥坪村村民现在奉行的种植模式,正是县政府力推的“林业蜂”产业融合新模式。

依托优厚的森林资源优势,倡导村民在林下种植药材,周边配套养蜂,适度发展鸡牛羊养殖,可以在保护林地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带动林农增收。

通过几年的实践,当地政府和村民基本达成共识,“林药蜂”构建的多种群、多功能、多效益、低投入、高产出的复合生态系统,可以让森林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覃遵环发了一个很实在的感慨,以前谈起森林保护,完全是林业站的职责。既要防止村民乱砍滥伐,又要不断排查火灾隐患。而这两项工作,恰恰最容易触犯村民的利益。每每下到村里执法巡查,难免与村民怒目相向。

现在,村民们都分享着森林资源创造的致富机会,谁也不会去破坏森林。相反,因为森林是大家共同的财产,每个人都希望把森林保护好。

覃遵环说,现在林业站的职责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引导村民们优化产业模式,负责为村民申报相关产业奖补。大家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和追求,再也不会剑拔弩张了。

一位村支书的欣慰:靠山吃山再不怕坐吃山空

这几天,桥坪村支部书记邓锋正在带领村民种植厚朴林,他们今年的目标是亩。谈起“林药蜂”模式,邓锋连称自己很幸运,有机会为村里置下一些硬家当。

在桥坪,以往的村干部可是一份难干的活。桥坪位于五峰中西部的高原上,曾经的交通位置非常不便,全村地域面积约亩。过去村里除了几处煤矿,其他产业都很薄弱。村民们靠给矿上挖煤,卖点木材维持生计。俗话说“靠山吃山”,但那样的吃法,难免会“坐吃山空”。挖煤、砍树,村民们眼看着环境一天天衰败,而得到好处的只是少数几个人,村干部怎么会好当?

邓锋说的硬家当,就是“林药蜂”模式让村民短期得药、得蜜,长期得林,然后生态红利再增长这样的良性循环。“雪球只会越滚越大,再也不用担心坐吃山空了。”邓锋欣慰地说。

邓锋的这种乐观,是有底气的。他所在的一个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由8位村民组成,去年的产值将近万元。合作社带头摸索出来的品种、技术,都与村民分享,号召力越来越大。目前,全村的“林药蜂”发展面积已超过亩,亩收益轻松过万。偏远小山村,正在成为“全县中药材产业第一村”。

随着生态变好,村里的农家乐、民宿也应势而生。五峰县委书记陈华提出的“五西高原自驾游”概念,受到许多网友的青睐。沿着这条线路一直向西,可以到达五峰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长阳崩尖子国家自然保护区,加上沿路的秀美山川,很有网红潜质。

一名林业局长的心愿:“林药蜂”争当乡村振兴新引擎

五峰县林业局局长唐祖国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目前全县“林药蜂”产业模式已达到1.8万亩。

唐祖国说,“林药蜂”模式涉及生态、农业、自然资源等部门的协调,是县委、县政府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探索出来新路子,经过当地几年的实践,已被验证为行之有效的生态林业模式。

唐祖国透露,全县还建立了亩“林药蜂”产业融合示范基地,通过与实力雄厚的国药中联、劲牌持正堂药业和赤诚生物等龙头企业合作,依托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新技术,进一步优化这一模式。

在采访中,唐祖国反复提到一个愿望:国家正在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林药蜂”模式在山区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价值。如果这种模式能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成为新引擎,那将会是五峰乃至全国山区林业最大的贡献。

极目新闻记者留意到,相关省领导曾在实地考察后对“林药蜂”模式评价说,这一种生态产业立体发展模式,提高了林下单位面积利用率,既促进了生态发展又提升了经济效益,实现了生态和经济互利共赢。是认真践行“两山”理论,树立“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林业发展理念的成果,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

几名挂职干部的推荐:五峰的美最值得与武汉分享

对于“林药蜂”模式在五峰驱动的生态连琐反应,两名曾经在当地挂职的武汉干部感触最深。

李巍是蔡甸区融媒体中心总编辑,年12月曾被派往五峰县长乐坪镇挂职党委副书记,在一年半的任期里,足迹踏遍了全镇的山村。他说,五峰的生态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特别是在“林药蜂”模式推行之后,村民们用勤劳和汗水谱写出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李巍还评价称,“林药蜂”模式非常契合山区人民的生活模式。人与自然相互滋养,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人爱护一方山水,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曾在五峰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的武汉市发改委干部黄强,对武汉与五峰的情谊刻骨铭心。一直以来,五峰都是武汉对口帮扶的对象。而在去年疫情期间,五峰人民冒雪采摘蔬菜,千里送物资的“老乡温情”,深深打动着困境中的武汉市民。黄强

作为武汉派往五峰的挂职干部,他对这份友谊更是亲历亲见。

挂职期间,黄强总是不遗余力地宣传五峰旅游和五峰农特产品,曾经通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