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麽治 http://www.xxzywj.com/m/依靠中药注射剂发家的昆药集团,至今仍未寻找到新的增长点。
本刊记者杜鹏/文
昆药集团(.SH)曾经是医药行业中的明星上市公司,然而自年以来,公司净利润就逐年下滑,直到年仍未扭转颓势。
最新发布的年报显示,公司年的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71.02亿元、3.3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1.35%、1.65%。公司净利润增速不及收入,主要是销售费用大幅增加所致,而且如果没有研发投入资本化,上市公司净利润将会出现下滑,年的微幅增长仅是幻象。
造成当前困境的根源在于昆药集团赖以起家的中药注射剂受到政策强烈打压,而公司此前布局的传统中药、化学药和医药流通业务均没有竞争优势,不仅成长性不足,而且盈利能力低下,从而造成当前青黄不接的局面。
在这个过程中,上市公司也尝试通过收购来寻找新增长点。然而,公司从控股股东及其他转让方手中收购来的诸多资产,在多数年份均未能完成业绩承诺,结果就是仅控股股东及其他交易方成为受益人,而上市公司沦为买单者。
微增之谜
年,昆药集团的净利润增速不及收入,主要原因是销售费用大幅增加。财报显示,年,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增加47.54%至26.65亿元,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6.65个百分点至37.52%。
从销售费用细项科目来看,年,公司市场推广费大幅增加.07%至20.18亿元。
对于销售费用增加,昆药集团在年年报给出的解释是,主要是公司营销模式变化,业务结构变化导致市场推广费增加,及本期新收购企业合并带来销售费用增加。其实,这就是最近几年医药行业大力推进的两票制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年,昆药集团剔除掉药品批发与零售业务之后的收入为43.37亿元。据此计算,公司当年销售费用占前述收入额的比例高达61.45%。
这么高比例的销售投入都用做什么了呢?
任泽平、李建国等人在此前撰写的《揭开中国药企销售费用畸高之谜》中提到,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药企销售费用主要花在了公关招标机构、医院相关负责人、医生回扣、医药代表提成、统方等方向,分别对应招标环节、医院采购环节和处方销售环节,医生回扣占比超过一半。
与高销售费用形成反差的是,昆药集团研发投入却是少得可怜,年研发投入合计只有1.24亿元。结论显而易见,昆药集团属于典型的销售驱动型医药上市公司,这难以使上市公司形成长期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公司在研发投入资本化上还采取了激进的会计政策。
年,公司资本化研发投入金额为万元,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高达37.74%。昆药集团最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自于中药注射剂,A股上市公司中同样从事同类产品的是珍宝岛(.SH),而这家上市公司账面上没有任何的开发支出。很显然,昆药集团在研发投入资本化方面要远比同行激进。
根据会计政策,研发分为研究和开发两个阶段,研究阶段发生的费用全部计入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只有在满足一定条件时才能完全进行资本化处理,否则仍要计入损益中。
申银万国分析师龚浩在《苹果比苹果,再做投资决定》一文中指出,开发支出资本化会夸大企业的资产、净利润、经营性现金流,使企业多缴所得税,损害企业的内在价值。
年,昆药集团全年净利润3.36亿元,据此计算当年研发投入资本化金额占净利润的比例为13.91%。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年净利润仅比年多出来万元。很显然,如果没有研发投入资本化,昆药集团净利润将会出现下滑。
对此,昆药集团相关负责人对《证券市场周刊》记者表示,公司是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研发支出进行资本化,难以区分的研发支出是进行费用化处理。
主营不振
根据主营产品及业务的不同,昆药集团现有主要业务划分为植物药、传统中药、化学药及医药流通四大板块。
其中,传统中药、化学药、医药流通业务三块业务分别由子公司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下称“昆中药”)、昆明贝克诺顿制药有限公司(下称“贝克诺顿”)、昆药集团医药商业有限公司(下称“昆药商业”)负责经营,年,这三家子公司的收入分别为8.26亿元、6.5亿元、28.56亿元。年,昆药集团全年收入71.02亿元,剔除掉前面三块业务收入之后,据此可以计算出植物药业务的收入为27.7亿元,构成上市公司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
昆药集团植物药的核心产品包括注射用血塞通(冻干)、血塞通软胶囊、天麻素注射液、草乌甲素胶囊。其中,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和天麻素注射液均属于中药注射剂,年年报披露,公司针剂产品收入为18.75亿元,而在其他三块业务(传统中药、化学药、医药流通)中均不存在针剂产品,因此这个数据基本可以看做是公司中药注射剂的收入额。据此可以计算出,年,公司中药注射剂占到植物药整体收入的比例为67.69%,针剂产品收入和毛利额占到全部收入和毛利额的比例分别为26.4%、48.03%。
由此可以看出,中药注射剂目前仍是上市公司最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而中药注射剂则是属于政策严重打压的产品。
中药注射剂为辅助用药,安全性饱受争议。CFDA的不良反应报告显示,中药不良反应75%左右都由中药注射剂引起,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数量排名前20位的品种均为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问题非常严重,政府对此不断加强监管力度。
年2月,国家新版医保目录公布,26个中药注射剂被列入医保限用清单,从数量上来看,是在年版6个的基础上增加了20个,包括参麦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临床热销品种。
年以来,政府进一步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