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喜迎甘孜州第十二次党代会丨甘孜探索生态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权威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hj_bjzkbdfyy/

「本文来源: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兰珍

冬日的泸定县得妥镇联合村草木依然郁郁葱葱,在茂盛的落叶林下,年初种下的天麻已悄然“苏醒”,生态天麻基地迎来首个采收季。

泸定县冬日景色

采挖、搬运、分拣、包装、销售……连日来村民们忙个不停。在地头,村民李太军轻轻地挪开天麻梗的枯叶,刨开菌材、细土,一个个肥厚饱满、质地坚实的天麻呈现在眼前;在分拣现场,基地负责人张明蹲着身子、戴着手套,将刚采挖的天麻进行分拣、包装。

泸定仙桃种植基地

今年以来,联合村立足自身森林资源优势,引导群众林下种植天麻,不争田、不占地,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有机结合,创造了“林下天麻、护了森林、富了百姓”的产业路。

“绿水青山”铸就“金山银山”,日前,泸定县被命名为全国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为继稻城县之后,甘孜州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地区。

稻城县冬日景色

培育和发展“生态+”新业态,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近年来,甘孜州立足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定位,坚定不移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甘孜州林业和草原局统计,目前全州林地面积.18万公顷,森林面积.8万公顷,森林蓄积4.85亿立方米,天然草原1.42亿亩,总量均列全省第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论到实际需要掷地有声地贯彻落实、落地生根地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扎实推进。甘孜正用行动,不断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提供可供参考、可供实践的本土样本。

生态修复+特色农业

“借绿生金”擦亮“两山”招牌

“俗话说靠山吃山,过去白玉县的经济主要是森林采伐,那时候满山遍野都是伐木工,电锯声、斧头的砍伐声、吆喝声,响彻山谷,原来的一座座青山都被砍得光秃秃……”回忆起当时的情景,59岁的泽翁丹增至今记忆犹新。

泽翁丹增是白玉县章都乡一名普通的护林员,据他介绍,章都乡森林资源丰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过度的砍伐,让苍翠的高山变得满目疮痍。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正式实施,白玉县全面停止森工生产,一夜之间,泽翁丹增和许多林业职工一样,放下斧头、拿起锄头,从“砍树人”到“种树人”再到“护林人”。

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目前,白玉县森林覆盖率47%,森林蓄积量排列全省第二、全州第一。

作为甘孜州北路生态文明建设重地,白玉不断推进生态修复,成功入选全国50个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之一。在另一边,甘孜“东大门”泸定发展“生态修复+特色农业”模式,让河谷荒山变为致富金山。

在冷碛镇桐子林村,村民余有平的仙桃已采摘完。冬季是仙人掌休养生息的时节,需要将多余的叶片去除,以便蓄积养分、来年丰产。“我家从7分荒坡到连片种植,目前有7、8亩仙人掌,果子售价从每个2毛钱到1块多,以前摘果骑摩托,现在摘果开小车。”余有平的仙桃越种越多,收入节节攀升。

仙桃是生长在乱石丛中的仙人掌所结的果子。泸定地处大渡河流域,海拔米以下的区域存在气候干燥、土壤贫瘠、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当地村民利用仙人掌生长特性,在荒山荒坡开始大规模种植。在桐子林村,就有78户村民家栽种仙人掌。

据泸定县农牧农村局负责人介绍,目前泸定种植仙人掌2万余亩,不但有效改善了泸定干旱河谷生态脆弱环境,减少水土流失,而且年产量1.5万余吨仙人掌果,除了直接销售卖钱,连带开发出的果汁、果酒、面膜等高附加值产品,带动人均增收余元。

小小仙桃是群众致富增收的“黄金果”,更是甘孜州科学植绿、促进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生动实践。

推进生态修复,发展生态产业。近年来,甘孜持续做好增绿“加法”和治沙(荒)“减法”,目前已实现人工造林31.7万亩、封山育林64.95万亩、森林抚育.77万亩,退化草原面积较年底减少.49万亩。同时,围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三个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带和“两个百万亩”特色农林产业基地建设,建成基地.26万亩,扶持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41家,全力实现增绿增收共赢。

生态旅游+环境保护

释放“红利”,走出惠民致富新路子

道坞湿地公园被大家称作“道孚县城之肾”。河畅、水净、景美,冬日暖阳下,湿地倒影着蓝天白云,霞光湖水、候鸟徙居,三五成群的市民和游客,来来往往地穿梭在公园小道上。

道坞湿地公园。道孚县委宣传部供图

这与曾经的道坞湿地形成鲜明对比。

以前,道坞湿地经常有许多垃圾,产生的污水甚至发臭,当地群众经过都避之不及。年,道孚县对道坞湿地进行全面恢复建设,种树栽花、去污除臭、修道凿渠……曾经的臭水塘变的环境优美、生态宜居,成为道孚旅游名片之一。

同样的转变也在色达发生。在金马草原旁的洛若金矿区,以往坑坑洼洼,草都不长。今年以来,废旧矿区植被平均高度增加15厘米,植被覆盖率达到了%。

“为不断探索牧旅结合融合发展道路,我们在洛若金矿区植被恢复亩土地上种植了紫花苜蓿、波斯菊、柳兰等观赏花卉,以及披碱草、老芒麦、燕麦等高产牧草,并配套建设了步游栈道和观景台。”色达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局长郅忠云介绍,春暖花开时,这里将蜕变成一片色彩斑斓。

筑牢生态基础,发挥生态优势,生态旅游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换妙方。甘孜州致力于发展全域旅游,在发挥旅游致富效能同时,构建起生态环境保护新支点。

稻城县香格里拉镇亚丁村距香格里拉镇34公里,亚丁自然保护区就因为依靠该村而得名,素有“最后的香格里拉”的美誉。亚丁村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绝佳的旅游资源,大力围绕“保护促旅游、旅游促发展、发展促保护”的思路,能动地发挥出旅游功效。

格绒尼玛以前是村上收入较低人群之一。年,他将家中闲置破旧的房屋改造,摇身一变成为风情浓郁的藏家小楼,村里再帮助协调出租,办起民宿接待,格绒尼玛参与民宿务工,全家年收入从寥寥无几一跃跨入20万元大关。另外34户村民与格绒尼玛一样,将闲置房出租,盘活农村现有资产,70%的农村居民房屋已资本化运作。

手捧“旅游金饭碗”,亚丁村由曾经落后的村落变为稻城县最富有的村落。进一步估算,目前生态旅游业对稻城GDP贡献已超过50%,旅游收入对农牧民增收贡献已超过60%。

以生态旅游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生态环境大保护新格局。据统计,甘孜州年均接待生态游客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10亿元。

(图片由甘孜州生态环境局提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