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去哪家医院好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3846462862052415&wfr=spider&for=pc02:39
新华社成都12月2日电(记者肖林、张超群、谢佼)“红外相机又拍到‘白熊’了!”除了“白熊”,这几天让关坝村党支部书记乔良兴奋的还有,村民人均纯收入继去年突破万元大关后,今年将继续大幅攀升。
近年来,在地方政府、社会各界和当地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关坝村走出了一条生态恢复、群众增收、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坝村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木皮藏族乡,境内海拔落差超过米。作为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中国西南山地的代表性区域,关坝村具有横断山区东缘海拔落差大、地质结构复杂、物种资源富集的典型特征,是岷山山系重要的大熊猫栖息地及走廊带。
俯瞰平武县木皮藏族乡关坝村村口(4月14日无人机摄)。新华社发
在当地,大熊猫自古就是“明星物种”。早在年,当地文献便记录了大熊猫,时称“白熊”。所以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关坝村一直被称作“白熊部落”。
虽以大熊猫得名,“白熊部落”却一度遭遇无“熊”出没的衰败,村民们只能“靠山吃山”。
“树叶子黄,吊鹿子忙。”早年间“流行”的这句俗语,意为秋天动物膘肥体壮,正是打猎好时节。村民孟吉说,当时家家户户都有猎枪,猎户多、动物少,大家“分山头”下猎套;到最后,能打上猎物都成了“稀罕事”。
与家家户户打猎同时发生的还有“疯狂”砍树。村民高明斌告诉记者,他小时候跟着大人去开荒,见树就砍,砍完后种玉米,第二年种小麦、种土豆。由于荒地缺水、贫瘠,又不施肥,50斤小麦种子种下去,年底只能收70多斤麦子,质量还逐年下降。这种耕种方式,不出三年土地就没了肥力,陷入“游耕”式恶性循环。
“竭泽而渔”般的生态破坏后,当地黑熊等食肉动物一度绝迹,河里的鱼也不见了踪迹,不仅猎物很难打到,就连重楼、天麻等中药材也挖不到了。
理念的转变让关坝村的发展迎来了转机。当地政府下决心,既要保护生态也要确保群众增收。“关坝沟流域自然保护小区”应运而生,倡导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可持续产业。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也发挥民间自然保护组织的优势,广泛参与其中,协助当地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重目标。
平武县木皮藏族乡关坝村自然保护巡护队队员在野外巡护中记录数据(年10月21日摄)。新华社发
“不捕猎、不挖药、不电鱼”——在5年前乔良带领村民一起商定的“生态发展‘第一个五年规划’”中,这条村规民约最醒目明了。村民们还列出了盗猎、挖药、林火等22个亟待解决的生态威胁,自发组建自然保护巡护队。
“不占耕地、不毁林,‘熊猫’蜂蜜富农家。”关坝村的首个致富产业是生态养蜂。年,关坝村组建了养蜂合作社,获得了有机蜂蜜认证。
村民李兴会靠养蜂修了一栋多平方米的新房。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生态好了,花也多了,一箱蜜蜂产的蜜从七八斤增加到20斤左右,无污染的‘生态蜜’每斤又能多卖二三十元。”
在平武县木皮藏族乡关坝村,生态养蜂成为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新路子(年10月21日摄)。新华社发
养一箱蜜蜂毛收入元左右。据统计,仅此一项,当地养蜂农户每年人均增收三四千元,23户村民靠养蜂脱贫,养蜂大户家庭年收入超4万元。关坝村80%以上村民参与的“绿色产业”还有林下人工种植名贵中药材等。
好风景正带来好“钱景”。近几年,关坝村自然教育活动吸引了近千人,给村里带来了约26万元收入,民宿产业也开始萌芽。
在关坝村的活动室,记者看到一幅几年前村民们憧憬未来的简笔画:鱼儿在清澈的小河中畅游,熊猫、金丝猴在林间嬉闹,人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这幅乡村振兴的图景正在成为现实。
目前,关坝村使用的能源三分之一以上来源于太阳能,每年减少薪柴砍伐5.5万立方米;新增大熊猫栖息地67亩,已拍摄到大熊猫、金丝猴、黑熊、羚牛等野生动物30余种。外出务工的青壮年纷纷返乡,投入到养蜂合作社、核桃合作社、旅游合作社、巡护队和保护中心的工作中。
视频:肖林、杨进、陈居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