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回到明月村一个村一条路中国社会扶贫网 [复制链接]

1#

在外打工多年,28岁的谭志富,时常想起家门口的那条土路。

他住的村子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明月村。

明月村隶属重庆最北端的城口县,曾是重庆最穷的贫困县之一。村子地处偏远,距离最近的镇10公里、最近的县城91公里,每年冬天都会遇上大雪封山,山路堵塞,村子就成了孤岛,菜贩都进不来。

图为明月村外,每到大雪封山,山上就白茫茫一片看不清道路,交通不便的村子,如同被白雪封禁。

在他离开家乡那年,家里刚刚盖了新房,盖在了半山腰上。家门口是一条土路,下雨时泥泞不堪,晴日里尘土飞扬。后来每次回家,他感触最深的细节,是村里的水泥路越修越长,一直修到了家门口。回家路上,也不再有泥泞尘土。随着谭志富记忆中的土路越来越短、直到消失,城口县的脱贫攻坚也在工作也逐步落实。年初,城口县正式脱贫摘帽。

去年10月,谭志富回到家乡照顾家人。后来他决定不再打工,在家乡创业创收。

今年春节前夕,又是大雪封路,一辆货车载着满车的蔬菜水果,顺着水泥路开到村口。

谭志富知道,以后的日子不会再难过了。

离乡路漫漫

年,谭志富决定外出打工。那时,家里刚刚盖了新房,欠下两万外债,“弟弟还需要时间,我学习又不好,职业高中花销特别高,一学期就要1万多,家里实在承受不起。”得知他的决定后,谭父并不意外,只是沉默不语。

谭志富的记忆中,明月村从不缺农作物。这里海拔高,产的蔬菜爽脆甘甜。村外大山环绕,林间还有更高价值的崖柏、药蜜。只是这条崎岖山路,将明月村的人们长久地困在贫穷之中。

贫困的生活,让村民不得不走出大山。上学还是打工,是山里人走出山沟的两条出路。“上学花费大,但未来光明,打工辛苦,但挣钱多。”村民说。

于是,外出打工成为绝大多数山里人的选择。明月村户人家,有多人到外省打工。出门在外时,村民喜欢抱团取暖,相互介绍工作、照顾生活。

那年春天,谭志富背着厚重的行囊,准备前往山东淄博的铁矿厂投奔他的姑姑。对十几岁的的谭志富来说,他要先到10里外的镇上乘坐客车,到达90公里外的城口县,再分别转乘大巴、火车一路向东,横跨华北平原。到达淄博后只觉得疲惫不堪。

在铁矿厂时,谭志富学习操纵铁轨转辙器,控制矿车的轨道方向,很快他就熟悉了工作。“我们叫打岔,就是工人掰动道岔换轨道。”不过这并不是终点,两年后,谭志富又在广州东莞的玩具厂找了一份生计,随后他又去过长沙、河北、天津……

偶尔得闲休息,他躲进网吧,上网搜索明月村。以旁观者的视角观察着家乡的变化。

水泥路致富路

作为中国西部的直辖市,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等复杂特征于一体。这种复杂的情况,导致了重庆特殊的贫困状况。年12月发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年)》显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等14个连片特困地区,是消除贫困的主战场。而重庆城口县,便处于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曾被形容为“汉人居住最落后的地方”。

随着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落后”这两个字,被一笔一划地擦掉。

年,媒体报道明月村开始人工栽培中药“天麻”,每平方米能获得元收益,种一亩多天麻,村民一年就能挣上3万元。而在过去,村民天天上山挖野生天麻,挖一年也只能挣多元。

年时,明月村崖柏繁育基地通过技术手段,培育出了20万株崖柏种苗,并有16万株成功用于造林,实施崖柏造林余亩。崖柏,起源于恐龙时代,曾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灭绝,在大巴山区被重新发现,如今仍是世界级极危物种。

一株株挺立的崖柏,长在海拔多米的悬崖峭壁上。

伴随多种产业的发展,谭志富的家乡在缓慢发生着变化。外出打工的这几年,明月村开始修水泥路,交通越发便利。本已习惯了自给自足的村民,意外发现村里开进来了红色三轮车,车上的电子喇叭叫卖着蔬菜水果,周而复始。

谭志富一家三口,拍照时媳妇正怀着二胎,现在第二个孩子已经快要满月。

“我每次过年回家,这些菜贩子都会不停地在村里叫卖,像抢生意一样。”谭志富回忆说,“就是卖得比较贵,一斤红辣椒卖到了15块钱,但就算这样,谁家也都会买点尝一尝。”

之前明月村的泥泞土路,现在变成了平整干净的水泥路。而且他每一年回乡,都能发现水泥路会长出一段。随着水泥路越来越多,客车也不再颠簸,他也能在车里睡个好觉。

年,谭志富的儿子出生。村里的那条水泥路,也铺到了谭志富的家门口。

这一年,重庆市农村公路的总里程达到13万公里,多个行政村和0多个撤并村已实现通畅,行政村通客车率也达到了97.5%。

修建于峡谷与悬崖之间的城开高速,是城口开通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对深居山区的人而言,有了路,就有了新的生活。

在此之前负担城口人出行的是“城万快速通道”。这条长达66公里的二级公路,跨越70座桥梁,26条隧道,平均每公里耗资万元,造价是青藏铁路每公里的四倍。修路过程艰险异常,山区时有暴雨、落石、泥石流,十多条生命牺牲在工作岗位上。人们将修路过程编纂成书,起名为《冲出大别山》。

“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对山区的人民来说,这不光是一句口号。

打破阻隔的“信息公路”

年,新冠肺炎疫情意外袭来,让谭志富有些手足无措:离乡打工计划被迫搁浅,也没有了收入来源。直到7月份,他才在远在河北的一家金矿厂,找了一份扒渣的工作。“矿场的工作都有一定的危险,但是工资很高,每月一万多块,工作时要注意安全。”工作之余,谭志富一直留意着家乡的变化。疫情多次反复,再加上第二个孩子即将出生,让谭志富萌生了回家养猪的打算。

谭志富清楚,他想回家,也要找到一条自己的“路”。

去年10月,谭志富辞工回家,一开始,他只想找个买菜、买百货的平台,直到看到美团优选招募团长,他产生了好奇。对于在外漂泊多年的谭志富来说,“美团”这两个字并不陌生。在他看来,美团是服务大城市的互联网集团,这让他有些担忧:“毕竟我们距离城口县也将近公里,哪有公司会赔钱做买卖?”

大雪封山时,小轿车和三轮车都很难进山,村民的蔬菜日用品供给成了难题。谭志富说,只有这辆货车风雨无阻,昨日下单今天即可自提,从未失约。

而事情走向出乎他的意料,谭志富注册的团长被审核通过了。接下来,谭志富就开始做起“一名团长应该做的事”了:建群、拉人、分享商品、下单购物。就像一颗石子投入湖面,谭志富的举动,在明月村泛起涟漪效应,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尝试这种全新网购方式。有人还会在群里寻求帮助。

往年冬天,骑着电动三轮的菜贩都会来到村子,高价卖菜,货品又贵又不新鲜,水果则更为稀有。年,人们纷纷找谭志富下单油麦菜、贡菜、沙地小蜜薯等物品,甚至还能买到柠檬、椰子和菠萝蜜。

图为美团优选司机在跟谭志富交接货物。

今年春节,是明月村第一次在网购年货中过节。除夕之前忽然下了一场鹅毛大雪,阻隔了道路,村庄成了白色世界中的孤岛。谭志富守在家里,开始为春节订单担忧。在此之前,他一直隐隐担心:明月村地处偏远,怕美团优选随时会撤点。不断嘀咕,“服务大城市的公司,真的会为这么偏僻的村子服务吗?”

那一晚,他终于接到了货车司机的电话,“货车已经到下面了,实在上不去了,你骑三轮来拉货吧。”

他转身出门,骑上车向村口驶去。接到货物后回家快速分拣订单,又转身驶入风雪,将年货送往各家各户。

图为社区电商为山区带来了很多新鲜物品,崂山啤酒、新鲜甲鱼、新疆哈密瓜都成了大家餐桌上的常客。

“虽然我的利润没多少,可看到我们偏远山区,因为美团优选的到来而提高生活品质,心里特别开心。”谭志富说到。

谭志富的家在山腰,日常往山下送货时是水泥路,但往山上去仍是一段土路,送一趟要20多分钟。三轮车驶过时,路上尘土飞扬。

他希望早日告别这段土路。只有修通了路,才能摆脱贫困。(作者顾江冰)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