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林间漫步、骑行;午后闲茶,或做手工,或学习少数民族文化;傍晚伴着斜阳,与好友相聚一堂共享美食,在天然氧吧里欢声笑语不断……这是四川省泸州市70岁的何天琼在贵州毕节百里杜鹃景区的避暑假日生活。今年是何奶奶来贵州避暑度假的第3个年头,每年她都会与亲友结伴来百里杜鹃住上8、9个月,并在景区边上的鹏程街道购置新家。她说:“炎炎夏日,在23℃的贵州生活太安逸咯,这里马上遇上彝族火把节、越野挑战赛、民族服饰展演、千人徒步大会、美食大赛等各种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每天生活不重样。”眼下,正值旅游市场“暑期档”旺季。我省各地按下年“避暑游”启动键,迎接省内外游客。作为全省山地旅游重要组成部分,毕节市坚持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聚焦绿色发展,以生态优势为着力点,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多措并举,延长生态产业价值链条,深化文旅、体旅、农旅商旅、康养多行业融合发展,推进建设“国际知名山地文化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目的地”,打造“洞天福地·花海毕节”形象品牌,加快推动贵州旅游产业化实现新突破。数据显示,年上半年,毕节市累计接待游客.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8亿元。百里杜鹃花海。汪瑞梁摄聚焦资源优势 打造全域旅游精品格局“贵州屋脊”韭菜坪山峦之巅,云海缱卷,霞光万丈,游客们举起相机记录着大自然的壮丽。另一头,阿西里西大草原上,风吹草低,牛羊成群,不少游客正排队体验马背上的驰骋快意。“我们是看了抖音视频来的,原来贵州就有这么美的山地草原风光。今天体验了网上最火的波浪路、摇摆路,还有骑马等项目,不虚此行!”来自遵义市的周阳和家人趁着假期自驾游放松身心。目前,赫章打造林草自然风光体验为主的生态旅游产业,开发了韭菜坪天上花海、阿西里西大草原、千年杜鹃、六曲九股水温泉、雉街漂流等5个旅游景区,并在“适度开发、保持原貌”的原则下,丰富旅游业态,拓展产业价值空间,各景区配备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特色酒店、旅游公厕等必备设施,适度开发生态露营、骑射、模拟军事演练基地、滑翔与飞行等项目,深受年轻人欢迎。近年来,阿西里西大草原·韭菜坪景区不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利用得天独厚的高原山地林草自然资源,在山上做“减法”呵护生态,山下做“加法”提升业态,破题“旺季爆满接待能力不足、淡季客少旅游设施闲置”的发展瓶颈。韭菜坪花海。李学友摄(贵州图片库发)山河悠悠,生态福泽。近年来,作为“高山冷凉的天然空调”“自然氧吧”的毕节不断擦亮生态底色,践行新发展理念,聚焦资源优势,紧抓旅游产业化发展,构建多元业态格局,延伸生态产业价值链。目前,毕节推动建成世界地质公园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2个、4A级旅游景区11个、一大批乡村旅游精品闪亮登场。形成乌江百里画廊、百里杜鹃、织金洞、油杉河、拱拢坪森林旅游与康养、阿西里西大草原·韭菜坪、威宁草海等旅游产业集群,构建“景区+乡村旅游”的点面结合全域旅游网络,特色旅游景区品牌效益不断凸显,自然观光、文化体验、山地避暑、森林康养等多元业态与互补功能日渐完善,从主打的“花经济”到“凉经济”的全域、全季旅游精品格局逐步形成。百里杜鹃举办盛大的火把节。百里杜鹃旅游局供图精准细化市场 优化升级服务水平生态养生羊汤锅、天麻炖鸡、百里茶香蜂蜜脆皮鱼……近日,“寻味百里杜鹃”招牌赛火热进行,一款款新研发的特色菜品打开了粤港澳大湾区游客的味蕾。此前,百里杜鹃管理区党工委、管委会率队赴重庆、成都、广州等地“炎炎夏日哪里去·百里杜鹃好避暑”旅游推介活动,拓展了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客源市场。为广大游客能有更好的旅游体验,景区不断精准细化客户群体,创新个性化、多元化食宿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能力。“今年5月份以来,百里杜鹃已接待避暑游客57.75万人次,避暑房预定率保持在75%以上。眼下,全区正迎来今年第一波避暑高峰。”贵州百里杜鹃管理区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勋介绍,目前景区与主要客源市场的余家旅行社达成合作,进一步扩大避暑季引流获客渠道,并为游客发布“两卡”“四免”“一多游”、入住酒店民宿会员单位免景区门票等夏季“清凉大礼包”。百里杜鹃精品温泉酒店。百里杜鹃旅游局供图今年,百里杜鹃管理区紧盯避暑市场,持续提升景区服务能力,以川渝、两湖两广、粤港澳等重点客源市场,推出11条精品线路和产品,打造网红打卡点15个,发挥全区37个乡村旅游点特色资源优势,打造一批集民族文化体验、烧烤、露营、垂钓、采摘、餐饮等为一体的农旅融合项目体验服务,丰富避暑游、周末游、亲子游、近郊游、乡村游、康养游、研学游等旅游新业态产品供给。不仅如此,百里杜鹃管理区持续推进景区提档升级,新增康体项目26个、康养项目11个,建成投运3家温泉酒店,花都民族医药养生中心、中草药医养中心,特色理疗产品受到广大游客青睐。同时,推动鹏程街道片区避暑旅居集群化,已建成高端避暑旅居小区5个,正在建设高端避暑旅居小区11个,避暑旅居小镇4个,推进旅游产业化、精品化、多元化的高质量发展。管中窥豹,近年来,毕节进一步聚焦精细化、差异化、个性化的旅游市场需求,不断强链、补链“练好内功”,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借助差异化的资源禀赋和区域特色,建立独特消费场景,满足人们多样化旅游需求,提升旅游优势竞争力。毕节持续深化旅游业态与融合,着力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贵州省第七届速度轮滑公开赛在百里杜鹃举行。百里杜鹃旅游局供图助力村美民富,和美乡村展新颜乌江画廊,青山连绵,清风碧波。清晨,伴着声声清脆啼鸣,化屋村农家乐老板何兰早早地为游客准备了各类本地农特食材。天气好的节假日,人气爆满,旅游高峰期每天能接待60余桌,余人。借助景区生态旅游红利,每年何兰毛收入能有60万元以上。青瓦白墙,四方院落,往来游客,催生乡村旅游经济活力。如今,化屋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路网纵横交错,停车场、游客中心、文卫设施样样配齐,人居环境提档升级,特色民族文艺活动、露营活动、美食体验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年,化屋村有农家乐30余家、民宿和农家旅馆超20家,累计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亿元。乌江百里画廊河畔的化屋村。汪瑞梁摄生态旅游产业融合效益持续在毕节各个乡村显现。连日来,韭菜坪山下,赫章县兴发乡中营村党支部书记唐伟正带队统计排查村里民宿卫生与安全设施配备情况,为今年避暑游客的安全全力护航。每年,这个户人的小村庄要迎接数十万游客。“除了韭菜花期的旅游高峰,夏季避暑旅游也是我们的重点。凉爽的山地高原气候为村里延伸了旅游产业链条,形成‘花期高峰旅游+长期避暑度假’生态经济,一年四季游客不断。”唐伟介绍,目前全村建设规范化民宿、酒店34家,实现旅游收入上百万元。不仅如此,以旅游业带动种植、养殖产业多元发展,该村建立蓝莓采摘体验园余亩,有机蔬菜基地余亩,养殖羊余只,牛余头,成为全县养殖示范村,为民宿酒店、餐饮提供本地特色农产品。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以前的0余元到如今的余元,群众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游客在百里杜鹃特色农家乐聚餐。吴采丽摄端牢“生态碗”,吃好“旅游饭”。近年来,毕节将旅游作为“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朝阳产业,围绕全省旅游产业化“两大提升四大行动”核心任务,不断推进全市旅游景区提质升级,加快业态融合,坚持“文旅、体旅、农旅、商旅、康养”融合,全方位、多形式为旅游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以景区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大力推进乡村旅游,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带动餐饮、住宿和农业产业等发展,推出一批乡村避暑度假系列精品,拓宽群众就业渠道,打造和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吴采丽编辑吴传娟二审吴采丽三审赵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