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济南有个山楂第一村300年来家家户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怎么治疗好 http://www.zgbdf.net/m/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郑芷南见习记者郇志同

金秋十月,有着“山楂第一村”称号的济南南部山区柳埠街道三岔村已是一片火红。红艳艳的山楂掩映在翠绿的枝叶间,一簇簇,一串串挂在枝头,点红了枝头,晕染了深秋。有几百年山楂种植历史的三岔村,如今也做着山楂制品的加工,建起了冷库,研究起了山楂的药用价值和深加工,还准备尝试着用直播带货的方式将村里的山楂销往全国。

山泉水灌溉的百年山楂村

三岔村是济南市南部山区柳埠街道的一个小山村,地处泰山北麓天麻岭脚下,四面环山。村子共有户多口人,家家户户都种植山楂,据地方志志记载,三岔村种植山楂的历史可追溯到三百年前。如今三岔村的山楂种植面积上千亩,每年能产出上百万斤山楂。

刚进三岔村就看到许多村民聚集在村口新建的冷库门前忙碌着,捡果机的传送带正筛选着个头大、品质好的果子,村民将山楂分类打包,外来的商贩一车车将山楂运走,这些山楂大多供给城里的炒货店。

三岔村的山楂大多是一种名叫“大金星”的品种,因其表面有些金色的星星得名,这种山楂个头大,颜色红艳,口感酸甜可口,因果内红色素和果胶等物质含量高,更适于加工成山楂片、山楂糕、糖果、蜜饯、冰糖葫芦、山楂酱等制品,深受人们喜爱。

据三岔村副书记徐振华介绍,三岔村家家户户都种植山楂,好多老人种了一辈子山楂,过去全村的收入基本都来自山楂。以前老人们都是自己把山楂运出去销售,最远能走到*河北边的村子。后来三岔村的山楂出了名,就有外来的商贩进村来拉货,“上世纪80年代我们村还尝试把山楂出口卖到国外,现在主要就是河南等地的商贩来拉货。”徐振华说,“山楂性喜冷凉湿润气候,适应性强,适合在山地沙质土壤生长,恰巧我们村都是这种土地,而且我们这里四面环山气候也合适种植山楂。村民给山楂浇水,用的都是山泉水。”

“这山楂不仅是我们村的收入来源,也是我们村的一道美景,每年5月份山楂花就开了,满山遍野的小花很是好看,会有不少游客来观赏。”徐振华说,“这不10月份又是漫山遍野的红果果,又会吸引很多人来采摘。”

一颗山楂种一辈子

漫步村庄,随处可见的都是在加工山楂片的村民。路边的空地上和屋顶上都铺满了金灿灿的山楂片,成了一道风景。穿过村庄,来到后山,就能看到一整座被山楂覆盖的山头。秋风拂过面颊,但见树枝也随着微风轻盈起舞,山楂树上的果实一个个、一串串被秋风吹红了脸,你只要弯下腰都可以在树下随手捡到它们的落果。

穿梭在山楂树林中,每隔十几米就能看到在采摘山楂的村民。今年61岁的徐崇义正站在梯子上采摘高处的山楂,徐崇义笑着说:“今年前两天雨水大,山楂上色不太好,但是产量挺好,你看这一串就十几个,我两只手都捧不过来。”徐崇义说他已经种山楂40多年了,从小就吃着山楂长大,刻在记忆中那酸酸甜甜的味道一直没。

告别徐崇义,继续往上走,记者看到一位正在树下捡拾山楂的老太太,名叫孙永英,已经72岁了。问起她什么时候开始种植山楂时,她表示自己也记不清了,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母种山楂了,“现在年龄大了,树上的山楂够不到,我也爬不上梯子,就用竿子把果子打下来再捡。”

徐振华告诉记者,村里像孙永英这样的老人还有很多,他们一辈子都在跟山楂打交道。64岁的徐崇斌在自家屋顶上制作山楂片,他已经种植40多年山楂了,他告诉记者家里种了4亩山楂,今年收了多斤山楂,“颜色鲜亮的那些都已经卖出去了,剩下这些就切片、晒干,做山楂片,泡水喝很好喝。”

山楂村的山楂路

种植山楂几百年的三岔村,近年来也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与挑战。种植山楂投入精力多、成本高、收入低,成果却只能卖几块钱一斤。加上山楂储存时间短,一旦销路不好,就会造成损失。渐渐地,村里的年轻一辈都放弃了种植山楂,选择到城里打工或者做生意。

普通环境储存山楂仅能储存一两个月,有了冷库,山楂就可以存放到第二年。为了解决储存的问题,村子建立了山楂储存冷库,能够储存几百万斤山楂。

“近期村子打算建设一个山楂深加工厂,手续已经审批,资金和地点也已经就位,设备还在采购,人员也在抓紧培训,预计明年就能投入使用。”徐振华说,“希望通过对山楂的深加工,制作成山楂糕、山楂酒、山楂醋等制品提高山楂产值,从而增加村民收入,带动村民的种植积极性,把三岔村种植山楂产业做大做强。”

此外村子每年都请专家来对土质和山楂的病虫害进行检测,防止土壤肥力下降和山楂出现病虫害。山楂叶有止痒、敛疮、降血压等功效,村子还与医药公司联系,准备研究从山楂叶子中提取药物等等。

“我们还想尝试电商和直播带货等新型销售模式,将山楂销往全国,让更多人品尝到我们三岔村的山楂。”徐振华说。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编辑高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