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威宁中药材开出致富千金方澎湃在线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怎么看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220511/10805379.html
威宁是贵州省中药材主产地之一,药材种类和储量居贵州之首,全国种重点植物药中,威宁有种,被视为“天然药库”,“中药材之乡”。党参、天麻、半夏等药材在上世纪就被批准为免检出口产品,其中党参、百合、鱼腥草等中药材被认定为绿色农产品及无公害农产品。近年来,威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决策部署,有效利用全县中药材资源优势,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扶持力度,实行配套建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学为先导,产品为核心,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思路,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和“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促进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群众富、乡村美的多元化振兴发展新道路。时下,在素有“中药材之乡”美誉的林海哲觉,对面坡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百合种植基地里,一幅欣欣向荣的美丽乡村图景展现眼前。挣钱顾家两不误,产业发展促增收。村民聂碑琴不仅积极的参与合作社管理,还从中淘经验学技术,盼发展、谋幸福。聂碑琴说:“在基地里打工一天有70元的收入,同时还能学到种植中药材的技术,今年我家种了两亩多百合,成熟了合作社保底收购,不用担心销路。”据对面坡村党支部书记江道益介绍,合作社种植中药材亩左右,其中百合亩、魔芋亩、鱼腥草亩,其它中药材近亩,带动全村户农户增收致富。一株中药材,绿了生态,也鼓了群众口袋。“预计百合亩产值1.5万元左右,魔芋亩产值1万元左右,合作社所有中药材产值多万元,可带动群众户均年增收2万元左右。”江道益满脸笑容地说,中药材已成为村里助农增收的主导产业,村民们不仅喜欢种,还抢着种。助农增收的好产业,谁都愿意种,对面坡村是这样,与对面坡村邻近的公平村亦是如此。在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公平村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初具规模,越来越好。周均富是村里的黄精种植大户,面对镜头,他乐呵呵地跟大伙讲起了自己发展中药材的淘金故事。周均富说:“我种黄精8年多了,黄精嫩尖可以卖,果可以卖,茎块也可以卖,效益特别好,又好管理,一亩地两年可以产七八吨,一吨可以卖元左右。”在村支部领办合作社及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动下,村里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为乡村振兴强根基,添动力。据了解,哲觉镇年种植中药材4万余亩,其中百合亩、魔芋2亩、鱼腥草亩、其它中药材亩,覆盖全镇26个村居10多户,户均基本在两亩以上。哲觉镇将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作用,争取在来年种植中药材户均达到三亩以上,户均增收在3万元左右。哲觉镇只是威宁种植中药材的一个缩影,相邻的海拉镇大力发展党参种植,为百姓开出一副增收致富的“好药方”。在海拉镇海昌社区,村民吴红玉每年都要种5至10亩党参,因为年年连种,党参的品相有所下降,为了提高党参质量,老吴今年决定种植其它作物,改良一下土壤质量,明年再继续种党参。吴红玉说:“1亩玉米能卖元左右,种党参要翻一两倍。今年我种了3亩,收入有4万元左右。”海拉镇气候、土壤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孕育了被誉为“高原党参之王”的威宁黄党参。海昌社区户人,都以党参为主,年种植党参亩、年种植亩、今年种植亩。产业要发展,抱团发展是关键。年,海昌社区党支部引领成立“威宁县海拉镇参态园利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不仅解决了党参的销售问题,还帮助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增收。海拉镇副镇长孔德亚说:“年海拉种植的党参在2万亩左右,帮助困难群众户均增收0元以上;年实现党参种植递增,种植面积3万亩左右。”年,威宁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发挥生态环境优良、气候条件适宜等优势,预计种植及抚育道地药材40万亩;野生保护抚育中药材(野八角、威宁短柱油茶、金铁锁、血竭草等中药材)10万亩;种植金铁锁、小黄姜、黄精、白芨、草乌等其它道地药材2亩。建成中药材规模化示范基地2亩;在全县中药材重点乡镇建成道地药材标准化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万亩,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是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目前全县共有中药材生产种植、加工企业(合作社)60家,有中国中药协会企业会员1家、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1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县级龙头企业3家,对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文:威宁融媒记者祖海雪图:威宁融媒记者何欢文旭李继航原标题:《威宁:中药材开出致富“千金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