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汉语国际北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汉字与文 [复制链接]

1#

汉字与文化(案例分析)

汉字拥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它所承载的文化深深吸引着学生们。利用汉字介绍中国文化,利用文化讲解汉字内涵,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讲解汉字所承载的中国文化时,除了实物,课堂上我最常用的就是汉字的古字形、图片和视频。

在讲“酒”这个字时,我给学生展示了“酒”字的甲骨文字形,它像是有酒篓伸进大缸的酒坛甲骨文字形与现代汉字字形十分相近,对学生记忆字形有益。在讲形声字的形旁“艹”时,我举了“药”字作为例子。我让学生猜猜为什么“药”字带有表示植物的“艹”。看大多数学生不明白,我随即展示了几种中药的图片,如枸杞、天麻、大*,又用图片展示了这些中药未被采摘时的植物原貌,学生顿时就明白了。中医所讲的“药”原来都是来自各种各样的植物。

在讲形声字的声旁“畐”时,我举了“福”字作为例子。中国的“福”文化是春节期间最有特色的文化之一,正值学期末,春节将近,我就利用几个视频给学生讲解了“福”字。我先给学生看了能说明“倒福字”来源的视频,让他们了解了中国人为何要把“福”字倒过来写;然后给学生看了“福”文化的宣传片,视频中有上百种“福”字的写法,“中华福爷爷”的形象憨态可掬,深入人心;最后我给学生看了一段视频,内容是春节期间记者在卖“福”字、鞭炮等新年货品的小商街采访,看到视频中满大街红彤彤的“福”字和笑呵呵的人群,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中国春节的气氛。

【分析]

我们知道,拼音文字用字母来记录语言,如英语。在拼音文字中,字母及其组合完全取决于语音,和意义没有关系。而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汉字部件经常和字义有联系,部件和部件组合与整字音、义之间的联系构成了汉字的理据性,如本案例中提到的“酒”字。汉字是理据性极强的文字,这种理据性承载着中国文化:1.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如“大、夫、天”等字都包含了“人”字形,这说明人在远古先民心中的崇高地位。2.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如“信”字是人言为信。3.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如日落草中即是“莫”(“暮”的古字形);又如“草、花”和本案例中提到的“药”等字与“杨、柳、柏”等字偏旁不同,显示出古人对植物分类的看法。4.社会历史现实和变化。如“婚”由“昏”发展而来,说明最开始,婚礼是在*昏时举行的;又如“贱、账、财”等字以“贝”为形旁,“币、帛”等字以“巾”为形旁,“钱、银”等字以“金”为形旁,这说明中国古代曾先后用过贝壳,丝帛和金银作为通货手段。

此外、汉字教学一般不是孤立进行的,一般都与其所代表的词联系在一起,而且有时候字义就是词义。案例中这位教师对“福”字相关文化的讲解并非来源于汉字内部结构的理据性,而是来源于“福”代表的词义在中国民俗文化中的地位。又比如我们都知道“上,下”是指示字。本义用来指示上、下的相对位置,在语素层面,“上、下”用在词中,如河流的“上游一下游”,后来又引申出了表示时间先后的意义,如“上午一下午、上星期一下星期、上个月一下个月”;这种引申可能是基于这样一种比喻-时间如流水,河水从上游流到下游,时间从过去流向未来-所以用“上”来表示相对较早的时间或已经过去的时间,用“下”来表示相对较晚的时间或者未来。

在讲解汉字时,如果能适当地讲解与其相关的文化含义,往往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以及对汉字和中华文化的敬意,一位留学生曾经对他的教师说,汉字所蕴含的文化让他"developedagreatrespectforthis

Language”。但是我们问时也必须牢记,我们教的是现代汉字,汉字从古至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有很多字很难找出理据,有些字即便找出了理据也有些勉强,对记忆字形并无帮助。如果在课堂上过度讲解字源,可能会让学生过高估计汉字的理据性,以为每个汉字都有道理可讲,而不愿意花力气记忆,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汉字的学习离不开重复的记和练,大部分母语者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会汉字的,对于其他的相关文化,同样也要以服务现代汉字的教学为目的,如果讲得太多,可能会分散学生的兴奋点,对学习汉字字形无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