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血压,就是肝的问题,平肝潜阳很重要 [复制链接]

1#

有多少人认为得了高血压只能用西药控制?今天我就通过一篇文章来告诉你,咱们中医同样是可以治疗高血压的,最多的是从肝论治。

当然,在说治疗之前,我们先来说一下中医是如何看待高血压的形成原因的。

第一点,我们要说的就是情志失调:

中医学认为五志(怒、喜、思、悲、恐)与五脏(肝心、脾、肺肾)密切相连,情志过极则会影响相对应的脏腑,正如《内经·素问》中所言“怒伤”“喜伤心”“思伤”“忧伤肺”“恐伤肾”,情志失衡可影响对应的脏腑功能。

相对于高血压来说,怒则气,情绪愤怒可伤及肝脏,导致肝气冲逆,肝阳上亢,上扰头窍发为眩晕。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

若情志抑郁不得舒,久则伤脾,脾属土,肝属木,土雍则木郁导致肝失条达,亦可导致血压升高。

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和人类的心理应激密切相关,心理应激主要包:失恋、车祸死亡、病残、经济冲击等,长时间的应激反应将改变自身激素水平。影响代谢功能,最终引发高血压“。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交感神经活性亢进在高血压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人体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激动等应激状态时,可导致大脑皮质下神经中枢功能的紊乱,使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之间平衡失调,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其末梢释放儿茶酚胺增多,引起静脉和小动脉收缩,心脏射血量增多,引起血压升高。

第二点,就是饮食失宜:

“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李东垣在《脾胃论》中云:“夫饮食失节,寒温不适,脾胃乃伤······脾胃一伤,五乱互作,其始病遍身壮热,头痛目眩,肢体沉重”。

其认为,脾胃功能受损可导致眩晕,脾主运化,,过食肥甘厚腻,导致脾失健运,湿内生,郁久则化热,痰热上扰头窍发为眩晕。

《素问·五藏生成篇》云:“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

若嗜食咸味,则导致血脉凝滞,且咸人肾,过食咸味则伤肾,肾主水,肝主木,肾阴亏损,则水不涵木,导致肝失濡养,肝阳上亢发为眩晕。现代医学认为,若在日常饮食中盐摄入过多,则会导致血液中渗透压增高,引起水钠储留,导致血容量增加,则引起血压增高。

过饱则食物摄入过量,超过脾胃消化,吸收和运化能力,久之则损脾胃,脾失健运,湿浊内蕴导致血压升高,表现为头痛、眩晕等。

因为大量的高热量高脂肪的饮食会导致血脂升高,长期的血脂异常会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壁增厚弹性减低,进而导致血压的升高。

第三点:禀赋不足。

《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肾为先天之本,主精生髓,脑为髓之海,若先天肾精不足,则导致髓海不足,脑失充盈,故发为眩晕。

中医理论认为高血压与体质因素有关,主要表现在先天禀赋、形体性质和发病年龄三个方面,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其发病与患者的先天秉赋有关同。

现代临床研究也发现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大部分有家族高血压病史。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家族的调查发现,父母均患有高血压女发病率高达46%;父母中任意一方患有高血压子女发病率则达28%;若父母双方血压都正常,子女发病率仅有3%。

所以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先天禀赋不足,亦或者说遗传因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虽然有上述多种,但究其基本病理变化,大抵可分虚实两方面气血亏虚、禀赋不足为虚,情志失调、饮食失节为实,其病位在肝,与脾肾密切相关。

《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乃风木之脏,具有刚强之性,其性主动主升,易亢易逆。

温病学家叶天士在其所著《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阳化内风”之说,认为肝风为“一身阳气之变动”,并指出此风“非外来之邪”,其因肾水亏虚;或五志过极;或中阳不足等所致,总与厥阴肝风有关。

肝以阴为体,以阳为用,补肝阴可平肝阳。

肝之体阴有赖肾之阴涵养,方可充盈,故肝之体阴常不足,阳常由余,故肝阳易亢,肝风易动。

患者因恼怒忧郁太过,致肝失其条达,肝气郁结,久郁而化火,灼伤肝阴,肝阳上亢,上扰头目,故发为眩晕。

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眩晕,头目胀痛,口苦,耳鸣,面色潮红,性情急躁,每遇烦劳恼怒则加重。

对于这种因情志不遂而表现为肝阳上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李文杰教授认为肝为治病之本,提倡“平肝潜阳息风降逆”,治疗时多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下面给大家说个例子:某男,38岁,职员,初诊,患者3周前公司体检中发现血压增高,达/95mmHg平素时有眩晕、头痛症状,未予重视,昨日患者因与同事争吵,情绪激动导致眩晕、头痛症状加重,伴头目胀痛,口苦咽干,纳可,寐差,小便赤,大便秘。

查:BP./mmHg,双肺听诊呼吸音清,心率72次/min,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舌红,苔薄*,脉弦。

四诊合参:证属肝阳上亢之眩晕,治宜平肝潜阳,息风降火。

后予以天麻钩藤饮加减,开出7剂,水煎服,用药完毕后复诊,患者自述眩晕、头痛症状较前有所缓解,头目胀痛症状减轻,仍时有口干,纳可,寐尚可,二便调。测血压:/95mmHg,舌红,首薄*脉弦。

我在上方基础上调整了下,7剂续服。此后随访一月,血压波动在-/85-90mmHg,无眩晕、头痛等不适症状。

随着当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中,使得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在这其中,因情志因素导致的血压升高不在少数。

据调查显示,在我国,成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8.8%,在这其中肝阳上亢型约占87.23%,此类型是高血压病多种证型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中医证型之一。

根据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其实本病病位在肝,若情志不畅,则肝失疏泻肝气郁而化火,灼伤阴液,导致阴阳失衡,肝阳上亢发为眩晕,对于这种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治疗。

在治病中,我们秉持着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以肝为本病治病之本,主张“平肝潜阳,息风降逆“,治疗时多选用天麻钩藤饮作为基础,再根据患者的症状辨证施治,进行加减,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